□刘伯毅
和其他三季相比,我更喜欢冬夜。冬夜长而且冷,大自然朔风呼呼,到户外活动的人显然少了。寒冷的天气也逼着平时有些浮躁的我,在冬夜里心甘情愿读起书来。
汉语中,每每形容博大丰浩,或以山冠之,或以海名之,而比喻书,则是山海一起形容,叫书山书海。书真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奇妙世界,走进去,就被深深吸引了,书中有看不完的兴致,赏不尽的风光,形色各异的人,使你重新发现生命曾经隐含的种种深意。你思壮阔书中有金戈铁马,你思柔情书中有小桥流水,你思浪漫书中有风花雪月。香港作家董桥曾把读书比喻为听雨,并引一首《虞美人》来比拟:“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真是对读书人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读书便是“听雨庐下”,直读到书外、字外、时间之外、智识之外、境遇之外、宠辱之外,书使读书人完完全全融入冬季茫茫长夜里,并一夜复一夜,继续下去。
外面的世界很热闹,书中的世界很精彩。热闹的外在世界是暂时的,是生活的表象,一定程度上说是发泄或者说是虚幻,而读书更像是一种土层深处的养料,给人智慧,增人才干,冶人性情,壮人胆识。清人朱锡绶在《幽梦续影》中说:“静一分,慧一分”,此言甚好。在寂静的冬夜里,手捧一本书,人静心深,李白的豪放,杜甫的苦吟,范仲淹的心系天下,方志敏的可爱中国,都一次次地引领着我不断地历练生活,感受生活的辛苦和沉重,体味世事的纷繁与苍凉。读得多了,自然对时代的嬗变、名人的沉浮、事物的褒贬,多几分睿智的思考和坦荡的心态,使自己的思想不属于别人。
埋头读书,也须抬头走路,读书人在读万卷书的同时,也要走好人生万里路。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常犯的毛病不是嗜书如命,而是回避现实社会,一味陶醉在书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一个读书人不能只为读书而读书,而是要尽可能运用读书得来的知识,增强才干,化解难题,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增加我们的人性力量,为继续读书提供保障,而不是选择退让,永远作“落花流水”的凄惨状,最后连书也买不起。
民间有“冬令进补”之说,冬夜读书就是读书人最好的“进补”时光,我们要尽可能地多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离开牌桌,拿起书。袁枚先生曾说:“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此言既形象地道出了冬夜读书有着废寝忘食般的勤奋,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读书人投入冬夜读书的快乐。是啊,世界都沉寂了,都休眠了,唯有读书仍在不知疲倦地继续。这种画面感人至深,因为这是一种滋润生命状态的显现,这是一种崇高生命形式的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