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阅读

盘点荟萃南通非遗瑰宝的力作

□徐速

繁衍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着浓烈的乡土气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涵蕴着丰富的生活共识。

南通独特的成陆变化和人员构成,使得来自不同地方、带有不同文化基因的人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海文化,最终铸就的人文精神既有吴越文化的秀慧细腻、智巧素雅,又有齐鲁文化的勤谨重义、粗犷刚烈。南通仿真绣多次被选为国礼,海安花鼓跳到天安门广场,板鹞风筝频频在异国他乡奏出“空中交响乐”,季德胜蛇药、王氏保赤丸享誉中外,蓝印花布、如皋盆景成为亮丽的名片……在这一方水土上孕育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江海人文精神的活化石。

由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征集编纂、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江海记忆文丛》一套3本,对截止到2019年底的南通非遗瑰宝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盘点,收录了南通市32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记,翔实、准确地介绍了125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传承关系及代表性人物、主要价值、目前保护情况。(近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南通又有40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是一套兼具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的丛书。这既是南通市非遗项目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增强社会各界非遗保护的意识、让全民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正如本书序言所说:“编辑出版非遗书刊、图录和多媒体制品,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意义重大:第一,可以有效地促进挖掘。通过排查、收集、申报、评审,使非遗项目得到认定,尤其是那些濒临或者失传已久的非遗项目得以重新进行连接、补缺、接活,使其重放异彩。第二,可以有效地推进研究。编辑过程中,必然要对非遗项目进行纵横比较、价值评判,这有助于加深对非遗项目本身的认知,也有益于总结保护传承工作的得失。第三,可以有效地扩大传播。为当下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堂,为今后非遗项目的鲜活存世,提供重要的载体和渠道”。

伴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新的娱乐形式和流行文化的层出不穷,一些传统的文化和艺术遗产越来越遭致冷落、日益走向式微乃至消亡。另外,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民间风俗、礼仪、音乐、舞蹈、手工艺等赖以繁衍的文化社区也正在不可避免地消失,有些文化遗产已经到了濒危的程度。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成为一项时不我待的工作。倘若漫不经心,它就会在历史长河之中消逝,无法追回。

也许有人会问,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下对于未来到底有什么用?一言以蔽之:保留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世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每一个非遗项目,其中都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回头看:我们今天流行的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文化符号,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追根溯源,都是在对以往多种文化杂糅吸收、改造创新基础上形成的。向前看:未来人们对非遗的认知和开发,也一定会突破我们所思所想。今天我们所做的收集、保存、传承,就是为未来的人们保留文化品种的多样性。

本书编写者说:从南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我们可以遥望先人筚路蓝缕的奋斗、聆听先人喜怒哀乐的心声、琢磨先人仰望星空的梦想。进而,问自己也激励自己: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之多的瑰宝,我们给后人留下什么?

我们应该,而且有条件,交出一份让自己满意、让后人称赞的精神文化答卷。

2023-12-1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8133.html 1 3 盘点荟萃南通非遗瑰宝的力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