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阅读

别有温度的 “大先生”

□陈健全

深秋去北京,有半天流连于北京鲁迅博物馆。仔细参观了博物馆的展览,以及西三条21号鲁迅故居。临走时,在门口的“鲁博书屋”买了一本《别样的鲁迅》(2023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别样的鲁迅》是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室主任姜异新的随笔集。一气读下来,好像又看了一次展览,画面里满是新奇之意。话题自然围绕主题词“鲁迅”而展开,人物的生平与事迹尽管是主线,但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散点透视,愈显亮色。这在于,她多从细节入手,不时以考据的口吻,还原出旧岁的片段。于是,正如鲁迅研究学者孙郁在序言中所说:“文本生成的原因和历史变动之迹,就活了起来。”

既然谈的是“别样的鲁迅”,作为读者,自然关心她给出一个如何别样的鲁迅。

在她看来,鲁迅确实是“别样的”存在——三大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之外的景深处,还是翻译家、医学肄业生、博物学家、矿物学家、金石学家、美术界导师、编辑家、服装设计师、书籍装帧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书法家、国学家、“教一点钟的讲师”、母亲眼里写小说没有张恨水写得好看的“英雄”、恋爱中的“小白象”……

曾读鲁迅传记,以及薛林荣的“微观鲁迅”系列丛书等,对“生活中的鲁迅”了解了一些、亲近了一些。有人说研究鲁迅领域几无一块没有翻动的瓦片,但这本书令人惊喜的是,除了新资料,更有新见解。譬如,众人皆知鲁迅整理国故的功夫,却又将鲁迅在教育部期间说成是应付工作,将他抄古书乃至抄古碑口口相传为排遣苦闷,等等。但是,作者去掉蒙尘,细心考察教育部佥事周树人的活动——改组京师图书馆及其分馆、通俗图书馆,筹备历史博物馆,策划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设计国徽、北大校徽,选定国歌,考察天坛、先农坛开辟为公园的可行性,考察新剧,组织调研沈阳故宫里的美术品,在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为新制小说厘定标准、科学分类、规范评审等等,认为这些开拓性工作惠及民众、功德无量,其意义绝不亚于一篇文章的发表,甚至远远大于一些连鲁迅都感到“开口的空虚”的言说。“这一面向的鲁迅不但不取媚于政权,不取媚于庸众,也不取媚于精英,不但不随顺于旧俗,不随顺于规则,也不随顺于新潮。抄古碑,辑录校勘旧籍的姿态和行动,便是一种行迹罕至的文学实践、美术实践、学术实践。” 由此,在显性的历史样貌下,潜在的生命脉动——鲁迅之谓“心声”,需要更加耐心和冷静地倾听。

想不到,鲁迅还是服装设计师。“树人装”有照片为证:青年鲁迅,短发平头,背手昂立,略微侧过脸庞,目光充满了希冀。他的衣襟没有严格遵循向左开还是向右开,而是直接当中开缝,对襟暗扣,简洁、熨帖。这是他在1911年别出心裁设计的。从悠长的历史看过来,“树人装”完全颠覆了先王教化,无视什么合乎礼仪,融合了日式学生装元素,很日常,很实用乃至很时尚。对此,作者说得好: “鲁迅涉足服装设计,展示的不只是天赋巧思,而是以厚重的历史做底子,体现出不凡的文化眼光和超前的现代意识。”

之前读过《鲁迅书衣录》《鲁迅的封面》等,知道鲁迅是个平面设计师,他设计的书籍报刊封面,大方雅致。其实,鲁迅还是个三维立体设计师,宫门口西三条21号就是他亲手设计改造的庭院,也是目前遗留下来的先生唯一的建筑作品。先生的空间意识够强,他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非常有创造性。特别是北屋接出来的一间房子,像条老虎尾巴似的,在北京的房屋设计中是最省钱的。在这里,他创作了第一篇散文诗《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已然定格在我们的审美想象里。

另外,这本书的文体也是别样的。讲演、直播稿之外,还有短剧《宫门口周宅的一个春夜》,有思想、学问、诗意含在其中。全剧描述周家的生活显得很温馨,鲁迅与母亲、朱安、许羡苏的一段对话,道出周宅暖意的一面。鲁迅给母亲带来张恨水的《春明外史》,让母亲大喜,顺便说起曙天女士捎来的《呐喊》,像《阿Q正传》的故事,颇为熟悉,她觉得小说不该这样写吧。鲁迅听后笑得烟卷都要从手上掉下来,场景很是有趣。

就这样,书中的40篇小品独辟蹊径,描绘的鲁迅不是课文的那个样子,也非宣传里的面孔,而是从遗物和影响力里呈现的有温度的形象。书封上引用了鲁迅《“这也是生活”……》中的两句话:“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既是“生活中的鲁迅”的样子,也是作者理解鲁迅“别样处”的基调。

冬夜沉浸于书中漫笔,鲁迅如何抄录古籍、如何热心文博、如何手绘建筑草图等情形联翩而至,活力的鲁迅似就在面前。

2024-01-0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0414.html 1 3 别有温度的 “大先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