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阅读

先锋本色与阔大基调

——冯新民新著《玄鸟》读后

□刘白

冯新民是南通乃至江苏诗坛绕不过去的标志性人物。我在记叙性散文《诗友》中这样描述冯新民:亦师亦友的当属原市作协主席冯新民老师,年过70的他戏称自己70后。他的诗不仅没有和他的年龄一样趋老,反而愈加显现出宝刀不老。最近收到冯新民的诗歌新著《玄鸟》,读过以后,依然感觉到冯新民诗歌的先锋本色与阔大基调,是历久弥新的力道,是陈年老酒的醇香。

先锋意识是冯新民诗歌的本质特色。他的诗歌依然饱含青春的气息和勃发的生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诗是写给一百年以后的人看的。读冯新民的诗,有时思维会受到强力冲击,要透过字面来领会诗人想说的内涵。他诗歌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不能够简单理解成字面的意思。“山在秋天的色彩/找不到春天的回应/只有一滴水/流离到千里之外……那支弦/弹不出的声音/被江州司马/湿了青衫/湿了唐诗”《浔阳江头》。在这里,浔阳是一种意象,是流放千里、是亲朋远离、是知音难觅。写尽了天涯孤旅,但没有说一个苦字。“天空在森林里迷路/那条鱼/从此不知去向//鱼的深渊在路上”《鱼之二》。这些幻化的意象,更是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有谁,能够感受鱼的体验——鱼的深渊在路上。“山站在这里水站在这里/山水站立的地方/我把影子贴在山水的墙上/只是为了让另一个影子通过/山水/墙上的路”《墙上的路》。不得不折服这精妙的句子,墙上的路,山水,只是为了让另一个影子通过。这样的句子,突破了认知常规,突破了世俗思维,完成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构建。

人生阅历和爱好是诗歌的基石。新民老师丰富的生活给予了他想象的空间。同时,他爱着这尘世,更爱着艺术,这使他的诗歌有了阔大的基调。在艺术方面,他不仅爱文学,爱着绘画,还爱着音乐(甚至佛教音乐)。源于阔大的基调,新民老师的诗歌显得大气而文化气息浓厚。“被冬天射杀的一棵树/寻找没有被冬天射杀的自己//声音被冻结。影子被冻结/活着的一个穴道/被山峰流放”《在抽象的世界里观画听乐》。这首诗,如果你能够读懂,必是一个对音乐和绘画兼修的人。他这样写《一幅画》“我在一幅画里涅槃/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人间/看见的是一种色彩的凋谢/在一幅画上/种下的种子”。如果说绘画是一种艺术,诗人已经融合了各种艺术,成为诗歌、音乐、绘画的布道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人一直在路上,一路讴歌,一路咏叹。新民老师有个特点,只要是他游历过的地方,不管是天下闻名的名胜抑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他都能够有所感触,也都能够写下诗一样的感悟。每天哪怕再晚,他都要坚持把当天游历的感悟写成诗歌,才算是圆满的一天。这样的诗歌像珍珠一样,散落在诗集里。比如,《向喀纳斯河道一声晚安》“喀纳斯/流过的雪和黎明。流过/没有走过的足迹/为毡房掀开昨夜的门帘/为一棵草羞羞答答地出生/道一声晚安”。你看,每天诗人都要向走过的地方道一声晚安,才肯入睡。像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大敦煌》《莫高窟》《玉门关》《那拉提草原的傍晚》《扬州二十四桥》,无一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给诗集增添了诸多可读乐趣。

写诗的人至今仍然活在唐朝和唐诗里。唐朝是诗歌的殿堂,是诗人一醉不愿醒来的梦乡。新民老师对唐朝和唐诗有着坚定的执着与偏爱。唐朝在他的诗歌里多次重生。他这样写道,《如果我在另一个地方进入唐朝》:“在另外一个地方/有另外一个人/进入另外一个唐朝/和我讲唐诗的来龙去脉/一枝杨柳。长亭短亭/不知道灞桥是否还在收集/别离的泪水”。唐朝,是诗意兴隆、盛世繁华,也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灞桥的杨柳,见过所有的过往,唐朝一再在诗人的诗歌里重现。另外,诗人还写下了《在王维的一首诗里》《在唐诗之路》《唐宋随想》等等,都对唐朝和唐诗表达了一种致敬。

写作自觉、思考自觉和创新自觉,先锋本色与阔大基调,是我对新民老师诗歌创作的基本认识。正是通过这些诗歌,通过朋友圈每天读他的诗歌,让我觉得与新民老师日日能够见面交流,时时感受到启发。期盼诗人能够创作更多更好的诗歌,让诗坛溅起一片惊叹。

2024-01-21 ——冯新民新著《玄鸟》读后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1852.html 1 3 先锋本色与阔大基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