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全
“做一个内心富足的人,读书,散步,喝茶,听雨,远行,插花,让我们更好地亲近这个世界,懂得生活的本质与意义。”岁之余,爬过狼山,再泡图书馆,从一本《读书与生活》的书封上读到这么一句,直叩心扉。一翻,满目名家佳作,便爱不释手地读了起来。
全书分为“好书不厌百回读”“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生活,是很好玩的”“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松花酿酒,春水煮茶”等辑,涵盖了读书、美食、茶酒、散步、远行以及人生哲思,读来如涓涓细流,沁人心田。
“好书不厌百回读”开篇的,是鲁迅先生著名的杂文——《随便翻翻》。以前虽曾读过,而今再读,仍觉百读不厌。先生说,自己有个“随便翻翻”的阅读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这“随便翻翻”的意思,近乎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不过,鲁迅又说,这并不是读书的全部,是“当作消闲的读书”,“如果弄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这就提醒我们,该“随便翻翻”时,尽可洒脱,书当快意;而到了真要“扎死寨,打硬仗”的时候,又千万马虎不得。其余,是大家对读书之道的分享,予人启发、予人滋养。譬如,蔡元培谈读书的方法:“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朱光潜讲阅读不同作品的重点:“读文学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胡适更是在《读书习惯重于方法》中说:“最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雅舍的主人梁实秋,则漫谈读书的幸福:“书,本身就是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 爱书人与书相依为命的痴情溢于言表。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是古训。从这辑标题便知,是谈读书的乐趣与好处。正如朱鸿在《读书之乐》中道来:“读文学之乐,在于发现人性的复杂性,人世的可能性。读历史之乐,在于知道兴亡有数,盛衰必转。读哲学之乐,在于以短暂之生涯考察永恒之宇宙。”若读闲杂书,有贾平凹坦言:“读闲杂书,不必规矩,坐也可,站也可,卧也可。偶向墙根,水蚀斑驳,瞥一点而逮形象,即与书中人、物合,愈看愈肖。”有王开龄夜秉《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夜航船》时的体会:“读至酣处,恍觉白驹过隙、衣袂飘飘,影影幢幢处、柳暗花明间,你不仅得见斯人,斯人亦得见你。一声别来无恙乎,挑帘入座,可对弈纵横、把盏擎歌,可青梅煮酒、红袖添香……”于是,一个人肉体栖居当代,但心灵可游弋千古。至于读书的好处,周国平说:“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想想,可不是吗?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此外,毕淑敏也说得好:“书就像微波,从内向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凸显出来。”既然如此,日子是一天天地走,书要一页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了。
当然,生活是很好玩的。跳出章节,随便翻翻,篇篇皆有韵味。季羡林的《听雨》,一个个文字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头顶上滴声未息,而阳台上幽静有加,我仿佛离开了嘈杂的尘寰,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周作人的《乌篷船》,让我梦中摇呀摇,也仿佛“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雪小禅的《茶可道》,道出禅茶一味—— “春风秋月多少事,一杯清茶赋予它。有浅茶一盏,门前玉兰开了,头一低,看到杯中伊人,各自都是生命的日常与欢喜。足矣。”简媜的下午茶随心所欲,无道一身轻:“若是薄云小雨天气,窗外竹树烟翠,花含苞、人悠闲,案头小灯晶莹,此时净手沏茶,就算粗茶配了个缺角杯,饮来,也格外耳聪目明。”其实,茶人事茶,即便同一个杯、同一种茶、同一式泡法, 饮在不同的喉咙里,冷暖浓淡自知,完全是心证功夫。
我还喜见蒋勋关涉人生与美学的文字,节选自他的《孤独六讲》等。蒋勋说:“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生命里第一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 “美绝对不能跟人比较,美是回来做自己,知道自己生命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活着,我觉得它是一个大智慧”,等等。在烦嚣尘世,如何自知、自立,字里行间透着人生智慧,教人如得点化。
年复一年,余生用什么方式去活着,我想起高尔基的名言:“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读书与生活,既各得其所,又相辅相成,做一个内心充盈的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更好地亲近这个世界,明了生活的本质与意义,是这本书给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