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宰 魏竹海 魏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教育部统计,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青年就业压力不容乐观。我们通过深入走访企业、高等院校和城镇社区调研后认为,灵活就业的新形态应成为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新引擎。
灵活就业的内涵与特点
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现代产业传统全日制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灵活就业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是在生产的组织、管理以及劳动关系协调运作等方面达不到具有现代化大生产特征的企业标准的用工和就业形式。包括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劳务工、小时工、派遣工等。第二类是指目前流行的非全日制就业、阶段性就业、远程就业、兼职就业、产品直销员、保险推销员等。第三类是独立于单位就业之外的就业形式,包括自主职业、独立服务型就业。如家庭小时工、农贸市场小贩和其他类型的打零工者。第四类主要是指新就业形态下产生的人工智能培训师、数字化管理师、互联网营销师、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家政服务师、育婴师等新职业。灵活就业能有效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更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缓解失业压力。
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主要路径
如何多途径、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可着力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就业有岗位。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商联体平台,打造现代商圈、批发市场、特色街区等小店集聚区;推动非全日制劳动者较为集中的保洁绿化、建筑装修、家政服务等行业提质扩容,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养老、托育等服务设施,补齐社区短板,促进灵活就业;扩大新就业形态规模,培育引进一批网络零售、线上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建设智慧旅游、智慧零售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形式。
创业有扶持。允许使用网络登记个体工商户,从事花木、花卉、盆景等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销售;对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从事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按规定减免税费;对吸纳失业职工再就业的企业,发放社保补贴;鼓励大学毕业生、失业职工自主创办企业,提供创业启动贷款,按规定给予贴息。
求职有帮手。建立灵活就业岗位信息库、线上求职招聘平台,设置灵活就业招聘专区,定期举办灵活就业专场招聘,送岗位进社区,在社区、村设置灵活就业信息发布栏,提供职业指导等服务;鼓励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短工、零工、兼职及自由职业等需求信息,为灵活就业人员和阶段性缺工企业提供规范有序的精准对接服务,高效匹配人力资源;发展村级劳务中介,支持有条件的村居设立劳务中介、劳务合作社,引入市场化机制。
培训有专项。扩大灵活就业人员培训规模,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畅通职称申报渠道,允许灵活就业人员通过人事代理机构申报职称;开展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将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直播带货员等新就业形态重点群体纳入培训补贴范围。
权益有保障。探索发布新就业形态、对灵活就业人员较为集中的职业(工种)市场工资价位,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允许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按月、季、半年或年缴费,免费为大学毕业生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档案托管服务。
环境有改善。全面清理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收费,因城施策加大对灵活就业的政策支持、服务供给;选树灵活就业典型,在技能人才评选中扩大灵活就业人员比例,加大对吸纳灵活就业示范平台的企业宣传。
用工奖补有政策。对企业自主招聘外省市户籍人员初次来本市就业,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给企业发放一次性招聘补贴,具体补贴金额由各地政府确定。
发放社保补贴。扩大小微企业社保补贴政策,用足用好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的同时,推行生育二胎三胎女职工产假期间企业社会保险补贴的发放。
明确劳动权益。探索制定适应互联网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引导行业协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灵活就业人员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劳动定额、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安全保障等事项,要求关联企业应与灵活就业人员协商一致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
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稳就业、保就业主体责任,把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作为工作重要内容,建立健全部门协调和工作推进机制,加强规范引导,完善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破解难题,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南通理工学院,如皋市老科协,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