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纪念馆里忆前贤

□陈根生

想不到我在小时玩耍的旧药王庙里,邂逅了一页如皋红色历史,摇摇欲坠的大殿不见踪影,代之以一溜干净整洁的青砖黛瓦平房,两棵老银杏树还给我一片肃穆、宁静的气息。

我瞻仰“季恺事迹馆”,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字,我的脚步特别放轻,尽力不发出声音,生怕惊扰了一位伟大的先贤,一位值得如皋世代景仰的东皋赤子!

一串哒哒哒的机枪声从遥远的历史深处传到我的耳边。这机枪声来自城西的贲家巷,连续的火舌划破了1930年的沉沉黑夜,红十四军军长何坤正手提机枪指挥千万贫苦农民掀开苏中地区新的历史。当年有谁相信军长手中这支崭新的手提机枪竟然是一位地主少爷季恺主动提供的!什么身家性命,什么倾家荡产,全部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季恺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当年曾经怎样惊世骇俗,威震东皋城乡!我在红十四军纪念馆玻璃橱窗前亲眼见过这件锈迹斑斑的红色文物,上面那“季恺用×”四个汉字至今依然散发着不朽的光芒。

当天是3月1日,外面的风冷飕飕的,86年前即1938年的3月是“倒春寒”,风更凄厉,我被母亲紧紧抱在怀里挤在潮水般的难民中下乡逃难。七七事变,史称“国耻”,“大麦清,元麦青,二月十八到皇军”,1938年3月这是如皋的“乡耻”。2月,5000个日本鬼子从南通上岸,吓得10倍于鬼子的国民党正规军、地方部队、民团不开一枪,只认得一个“逃”字,把大好江海大地拱手送给日本鬼子;如皋县政府更是脚底抹油逃得快,让千年古邑任由300个日本鬼子烧杀抢掠,肆意蹂躏。正是这个屈辱的3月,一位热血青年从城西高沙土地区横空出世,拉起一支队伍武装雪“耻”,为中华民族雪耻,为家乡人民雪耻,这支英雄队伍名字叫“如皋人民自卫武装第二大队”,领导者就是季恺,时代让一个儒雅的文弱书生华丽转身为挥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英勇战士!

我在一只老式旧皮箱前注目良久,下午的阳光灿烂地投射在上面,让我一带一扣都看得清清亮亮。虽然岁月的磨砺让皮箱有些地方斑驳了,但当年多少次穿过炮火硝烟落下的战火尘埃依然在召唤人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个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这只从季家大院拎出来的皮箱,跨过长江、黄河,直到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装满先师李大钊先生滔滔不绝的洪亮演说……当这只皮箱回到长江出海口北岸那座千年古邑,穿过青砖黛瓦石板街,回到季家大院的黑漆大门,青年季恺一件一件从皮箱鲜亮地拿出来的已经是红色的信仰、坚定的意志以及满腔的热血、浑身的力量。

新皮鞋换成了布草鞋,季恺手中的新皮箱也拎成旧皮箱。旧皮箱里已经装满苏中地区广大人民的寄托和期待,装满金融战线上对敌伪斗争的经验和智慧,装满大名鼎鼎的“季恺本票”的传奇故事,装满他“为党为人民立下很大功劳”(陈毅语)“季恺是对新四军东进有特殊贡献的人”(粟裕语)“季恺是把一切交给党安排的人”(叶飞语)这些珍贵的认可和赞誉是为历史作证,是替正义代言,重如泰山,灿若云霞,让我们这些后辈驻足旧皮箱前不能不满怀虔诚,肃然起敬。

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作为一个乘凉的后辈,走出“季恺事迹馆”,伫立在玉带桥水边,享受着水绘园的清新空气,仰起头和悠悠蓝天白云交流我心中的感动、感激、感恩,在震古烁今的江海历史天空,季恺是一个闪耀独特光芒的红色星辰,他用自己波澜壮阔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如皋篇章。

从迎春桥洞流过来的一碧清水,从2000年前的西汉王朝就这么流过来,经过“季恺事迹馆”门前再向远方流去,流啊流啊,流着岁月,流着时代,流着人心……

2024-04-2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0340.html 1 3 纪念馆里忆前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