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宰 胡亮 金鑫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目前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仍然是全球主要的能源来源,约占据全球总能源消费的80%,其中,石油是最主要的化石燃料,其次是煤炭和天然气。然而,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此外,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也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退化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已经开始推动能源转型,特别是加速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在不断加强,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可持续绿色低碳的能源逐步替代现存的能源生产方式与结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翼,地势平坦开阔,人杰地灵。虽然缺少化石能源储存,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三能皆具,是我国沿海地区少有的三种绿色低碳能源的集聚地。南通日照资源相对充足。南通市属于太阳能辐射资源的三类地区,适合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经测算,南通地区每年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为114865亿千瓦时,而南通地区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571.47亿千瓦时。因此,绿色低碳的太阳能储量开发潜力巨大。
绘制“绿色低碳”新能源发展蓝图
光伏改变世界,阳光是地球能源资源的创造者。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规模化开发和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打好基础。我市应根据上述规划提出的要求,结合南通实际,进一步编制和完善实现南通“双碳”目标时间表。一是要搞好调查研究,建议由市职能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开展好调研。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绿色能源生产方式,建筑屋顶是其最主要的应用场所。要组织专家队伍,深入社区、农村、工厂、开发区、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单位,对区域内的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厂房、民用建筑等各类屋顶资源进行全方位调查、摸底和造册登记,分类汇总形成屋顶资源清单。本着“一项目一策”原则,科学制订和优化设计光伏电站的方案。二是要全面科学规划,高质量推进实现。以通州区先行先试为例:全区屋顶可开发光伏资源达240兆瓦,预计将拉动投资2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2.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万吨。据此估算:在目前情况下,南通区域屋顶光伏资源可达1680兆瓦,拉动投资150亿元,年发电量17.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4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5万吨。建议要运用好通州区先行先试的成果,推动南通全市分布式光伏发电落到实处。
总结样板经验,有步骤推广实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建立智能化、数字化新能源体系,不仅能够解决用电“自发自用”,而且还能为国家电网贡献电力。建议选择公共建筑、工业、商业、居民户各1—2个,分布式光伏建筑1—2个,分布式楼栋1—2个,分布式光伏镇(园区)1—2个作为样板。项目由政府引导,组建专家从设计、施工、监理到评审完善,分期分批建设高质量光伏发电站样板,取得经验后,再总结推广。
创新平台,引导共同开发
本着政府宣传引导、公司运作、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竞争不垄断”,调动全社会力量开发和利用可再生绿色新能源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带动、企业参与、百姓受益的社会新风尚。对于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建筑屋顶资源,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于工业和工商用户屋顶开发,鼓励自筹或贷款建设,实行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稳步推动新能源发展。
科学布局融合景观环境
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布局和建设,涉及所有建筑物的顶部和周围环境,对城乡和园区景观、环境都有一些影响。因此科学布局、协调实施十分重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周边环境,合理选择组件类型、尺寸、颜色和安装部位等,做到整齐、对称、色调和谐,美观统一。鼓励建设鱼塘光伏、光伏车棚、光伏路灯、光伏廊架等新景观,鼓励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新技术,营造建筑现代美感和科技感。真正做到既让新型能源工程惠及面更广,也让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更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南通理工学院、南通市老科协、南通市纺织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