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斌
我读高一的时候,偶然看过一本介绍池州名胜与风物的书,知道了池州有一座翠微亭。三十年前的社会,很多的知识都来源于书本和报纸,亲眼所见,就得到当地去,那时候的我们,视野还很狭窄。尤其是学生,接受到的知识主要是在课本上。因此对这本书的印象挺深,当然最深的还是岳飞《池州翠微亭》这首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我一直很好奇,翠微到底有什么“芳”令这位“中兴四将”之首特特去寻。
后来知道杜牧与此地渊源也深,他的诗《九日齐山登高》就是明证:“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翠微亭就是杜牧在齐山之巅所建造,根据李白“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的诗意取名。岳飞蒙冤去世后,韩世忠在杭州的飞来峰也建了翠微亭,由他儿子韩彦直书写了题记。
时间就这样流走,但自此后这二十多年里还颇为惦念,翠微亭如同是一位期盼晤面的老朋友一样。遗憾的是池州与杭州的这座同名古亭都早就毁了,现在所见的翠微亭,都是非常晚的时期重建的。尽管如此,却有着曲折而动人的故事。韩世忠感念岳飞的忠勇,根据池州的翠微亭原样建了杭州翠微亭,现存的建筑是1927年灵隐寺方丈慧明法师重建,池州的翠微亭则更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根据杭州的翠微亭复建。
真正看到这个亭子,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模样,亭子太新了,日常维护的髹漆与粉饰做得很勤,在我想象里,此亭应该与苏州沧浪亭类似,除了简洁大气的艺术美感,更具有历史沧桑感。如今的沧浪亭与翠微亭,都源于唐宋建于清末民国时。沧浪亭的特色是:虽在园中却有山林野逸之感,一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常规,布局彰显“崇阜之水”“杂花修竹”的特色,极富自然情趣。亭子名沧浪,必然要依托“沧浪之水”这个元素大做文章,高墙之外的葑溪之水借来为园林增色,以水环园,这是造园界典范景观的再现。
翠微亭则矗立齐山之上,树木葱茏,满目翠屏,悠悠白云下,多“翠”而少“微”,与亭名不符。若非诸多名人的流连与历代诗人的吟咏,这好山齐山、好水长江是在江南山水间腾挪,跳不出其中。
我想象中的翠微亭,是北宋末的周紫芝看到杜牧时代留下的旧迹(《登杜牧之翠微亭故基》):“秋草无情上舞台,清江犹抱故山回。紫微郎为谁携酒,斜日西风菊自开。”秋草瑟瑟,携酒而醉,西风斜阳照菊黄。更可以作为送别友人的践行之地,如北宋诗人狄咸笔下的样子:“秋浦分光来郡阁,清溪送影落征船。翠微亭冠烟霞外,又遇携壶太守贤。” 官贤民丰,风调雨顺,送别的淡淡哀伤与天高云淡、谈笑鸿儒的其乐融融。临时起意,上到翠微亭中,多希望是岳飞同时代诗人张炜的《翠微亭》那样:“万木轮囷卧岁寒,一声啼鸟应空山。兴来小立危栏畔,身在碧云霄汉间。”疏立危栏之畔,“引壶觞以抒怀,寄啸咏于高闲”。这也是一种心情,一种行为,一种寄托。
高铁的车轮数倍速于马蹄,朝晨从安庆出发,十几分钟到池州。出站就有旅行社,想去哪里,报名填表就可以一步到位。我们的时代,似乎什么都求快,无须催促,静等车子启动即可。当然,我们的生活也少了很多诗意与浪漫。翠微亭,于我而言,经过便是圆梦,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收获。期盼脱离了时代,便成了奢望,这并非亭子的罪过,更不能奢求与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