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国良
地名二窎的“窎”怎么读
通州北部有个集镇叫二窎。二窎在成陆之后,地势低而不平,遍地荡草芦苇。经过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今天的二窎已成了有名的鱼米之乡。二窎是个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这里曾是通州最早成立农民协会和红十四军活动的地方。抗战时期,我军消灭日伪204人、俘虏日伪军163人的谢家渡战斗就发生在二窎。
关于地名二窎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古横江马蹄形海湾出海口南面,即原二窎小学东边有两个较深的淡水潭,当地人称“窎潭”,潭内不时渗出淡水,下海人常在这里饮水歇脚。二是传说在当地有两棵小树,树上有两个鸟窝,成群的在海滩上觅食的鸟儿在窝里生蛋育雏。乡贤们以会意造字的办法造了个“窎”字。当地以“窎”为名的还有九甲窎、铜盆窎等。民间的成语“离家窎(diào)远”,说的是人们离开家乡到很远的地方去。“窎”的第一个说法符合辞书上“深远”的释义,第二个说法虽经艺术加工但也符合成陆时的实际情况。
如果按辞书的读音,把“窎”读作diào,二窎当地老百姓是绝对不同意的。
关于“窎”的读音,当地世居久远的人都读若“舀”。根据方音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应读yǎo。这样,“窎”就成了专有地名中的一个异读字。地名异读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心灵上深深的印记。我国地名异读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词目已在辞书中得到合理的存在。如浙江省台州的“台”不读tái而读tāi,吉林省珲春的“珲”不读hūi而读hún。泰州的溱潼的“溱”不读zhēn而读qín。我市如东的古镇栟茶的“栟”不读pīnɡ而读bēn,浒零的“浒”不读hǔ而读xǔ。安徽的六安和江苏的六合中的“六”一向读作lù,后来在审音时为减少一个异读音,同时要求两个地名中的“六”必须读作liù。结果两地群众都很不满意,还把意见提到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群众的呼声应得到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名读音不可轻易否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地名二窎的“窎”读作yǎo也属天经地义,合理合规。
要使二窎(er yǎo)的读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推广使用,首先在认识上需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客观实际,新闻媒体要带头学好用好。同时市县地名管理部门要向国家语委提出申请,充分说明这个地名异读的重要性、科学性和迫切性。希望二窎这一地名异读音能得到全社会认可并在广播电视上广泛应用,同时也期待早日得到辞书的权威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