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张謇家医潘志咸

□丁德全

潘志咸,曾用名潘淑贞(1908—1995),生于如东县双甸镇书香门第,是张謇夫人吴道愔的侄媳。其父潘良基与任氏婚后生有三女一子。她是最小的姑娘。哥哥潘祝光,也是双甸镇的知名人士。

双甸镇丛家坝举人刘复基,1885年和张謇同年同科中举,后来成为至交。刘复基未能考中进士,在张謇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1906年和任雨楼、姚昂轩、丛育才四人创办双甸小学,潘志咸曾就读于这所学校。1910年刘复基又在家乡创办丛家坝小学,张謇得知后,曾赠送条幅“高眄邈四海,英名擅八区”。潘祝光带领双甸镇30多名知名人士送去黑底金字匾额,内容是“心梅(刘复基)先生:急公好义”,赞扬刘举人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

在双甸吴家庄有位开明绅士吴以恒,与蒋氏婚后生有二子二女。二姑娘小名叫吴素贞,后取名吴道愔(1873—1943),因家贫,10岁时被送到离家20多公里的林梓镇大户沈绍元家做义女。1896年吴道愔与张謇结婚,1898年生下唯一独子张孝若。1926年张謇去世后,吴道愔成了张家主持内务的主管。由于家大业大而人手少,吴道愔想到娘家人,就将弟弟吴兴能(珍儒)与刘氏婚后所生的三女三子(吴端荣、吴端华、吴端富、吴功勲、吴功伟、吴功俊)先后带到张謇家生活及工作。1930年前后,吴功勲与潘志咸结婚。于是吴道愔也将潘志咸带到张謇家一起生活。潘志咸1932年生有一子,名叫吴名贻,10岁去世。后来丈夫吴功勲也于1936年去世,年仅27岁。

潘志咸由于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素养佳,于是吴道愔把潘志咸介绍到南通名中医、妇科专家喜仰之(1895—1980)处学习,中西医学成后,当起了张家的保健医生。潘志咸文化素养高,又有中西医理论和实践知识,十分注重饮食调理平衡,变着花样制作健康菜肴。

潘志咸为人谦和,说话轻言细语、待人彬彬有礼,喜欢抽烟、喝天水茶。她精通中医,把脉相当准确,张家人有病痛她都耐心仔细把脉、开方、用药,空余时间还帮教识字。吴道愔1929年把10多岁的二侄儿吴功伟(1917~1998)带到张謇家,吴功伟识字不多,潘志咸耐心教育他,逐步加深了感情。吴功勲去世后,经吴道愔介绍,潘志咸又嫁给吴功伟,生有四子:吴名泉、吴名生、吴名才、吴名令(顾传新)。潘志咸与吴功伟在张家结婚时热闹非凡。人们闹新房,把马桶盖子藏起来,逼着她去买了300斤糖果发给大家。夫妻俩婚后和睦恩爱,1932年吴功伟在颐生酒厂担任调剂师,酒料配方由他掌握。厂内挂有张謇1919年撰写的厂联:“有秫足供彭泽酿,如荣能表洞庭春”,该厂1938年因日寇侵略停产。1940年8月吴功伟担任南通有斐宾馆经理等。1948年8月颐生酒厂恢复生产。他又入厂工作,后调入南通专卖公司及掘港酒厂。1962年因粮食紧张,酒厂缩小规模,吴功伟被调到如东岔南供销社当营业员,1963年5月回老家务农。

1948年3月9日,双甸镇解放,曾担任双北乡民兵大队长的吴功圣、村指导员吴功永,在南通开会后找到潘志咸等人,劝说他们回老家。于是当年潘志咸带领家人回到吴家庄,开设私人诊所。南京医药南通健桥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吴春回忆说:“潘先生开的诊所就在双北小学旁边,仅一墙之隔。面积20平方米左右,靠东墙朝西并排放着两张木质药橱。面积虽不大,但收拾得特别干净整齐;潘先生医术精湛,为人文雅谦和,周围百姓生了病总喜欢找她诊治。那时西药较少,她替人治病常用中草药。记得有一次我头痛、鼻塞、发热,她摸了摸我的额头,看了我的舌苔,问了我哪儿不舒服,说我受风寒了。随后她拿了一块生姜,用一小张白纸包好,浸湿了水,放到小火上烤。然后将外表烤得微焦的生姜切成片,交给我母亲。吩咐拿回去后,加葱白、红糖冲开水喝。我喝下后,发了一身汗,顿感舒服多了。那时,潘先生已能替人打针。当时的针筒是玻璃的,针头和针筒可反复使用。在使用前要消毒,潘先生将针筒针头先用开水洗净,然后装在一个长方形的铝质盒子里,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进行消毒。加热用的是一盏玻璃的酒精灯,我觉得很好玩,加之还喜欢闻酒精的那个味道,所以常常饶有兴趣地到诊所看潘先生煮针筒。”

1956年公私合营后,诊所并入双北乡联合诊所,联合诊所就设在潘志咸家前面那幢房中,在当地很有名气,有名医戴铁岩、牙科名医冯西雨、医生吴功云等。潘志咸由于经常忙着出诊,家里孩子无人带,还请来亲戚当保姆。潘志咸时常给困难户免费治疗,有的还贴钱治疗,深得当地群众的好评。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后,潘志咸在双甸医院当医生直至退休。她作为地方民主人士,曾担任第1—6届县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直至“文革”。

2024-08-15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1851.html 1 3 张謇家医潘志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