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阅读

盗版书的尬事

□陈凤兰

我竟然买盗版书了!

告诉我实情的不是书商,也不是文友,而是这本书的作者。

而且不是在书店,也不是在随意地交谈时发现的,而是我把书递给作者准备签名时暴露的。我涨红了脸,急切辩解:“咋可能是盗版书呢,不可能的……”被挤在人群中的大作家特地停下手中的笔,一把接过我手中的书:“你看,我的书面用的是皮肤纸,摸起来有种亲肤感,而你的书面却很光滑;还有,扉页正版书是浅黄色,而你这本却是纯白色。”我没想到,买本书竟然变成了“找不同”游戏,因为当时从淘宝上购买,人家书名前还特地打有“正版书籍”的字样,哪里想到有“李逵”与“李鬼”之分别。

我去南通市文艺之家参加《人民文学》杂志“人民问卷”活动,主讲人作家蔡崇达是我的偶像,他的《皮囊》我早就翻烂了,所以便想趁此机会请他签名。没想到,一个粉丝与偶像的见面会,最终竟然成了正版书与盗版书的鉴别指导。我尴尬得恨不得时间能倒退两分钟,好让这一切都不曾发生。其他文学爱好者们还在那儿加微信啥的,我赶紧扭身飞逃,还好我是个“小透明”,他也许永远不会认识我。

作为一位读书人,我从来都不是购买盗版书的惯犯,即便有时急切渴望一本绝版书,我宁可加钱复印,也不会主动去买盗版书。虽然也有理解买盗版书行为的作者,就像余华。一次新书发布会上,余华坦言:“我的书被盗版是应该的,因为穷人买不起正版,至少盗版书对他们没有伤害!”所以余华不会起诉盗版的书商与印刷厂,甚至还以包容的心态给予同情。但马伯庸却拒绝在盗版书上签名:“自己没有达到余华老师那样的境界,实在没有办法在盗版书上签名。”所以网上就有很多人翻出余华谈盗版书的语录来内涵其他作家:“我从来不和盗版抗争,没有意义,而且不能简单从知识产权角度来理解盗版,有一些贫困的消费群体,他们也想读书,那就去买几本便宜的盗版书,相对来说,盗版书没什么伤害……”

我也是作者,更是个阅读者。我写作的初衷就是为了赚稿费买书,买书简直成了生活中的执念。家里满满当当的书橱,当然书橱里也有满满当当的书。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哲学的,文学的……因为工资要养家,所以买书的费用就必须另辟蹊径,诸如稿费。每每读到一本好书,我就有分享的欲望,于是写书评就成了我读书后衍生的工作。至于读书时触发的灵感,那更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思绪,最终让它们成为有逻辑的文字集合体。于是,我稿费越来越多,书也源源不断地放入书橱中。按道理说,我不至于会买到盗版书,可事与愿违,这次就出大事啦,而且是在文联组织的活动上,我以作协会员的身份参加的。这样的尴尬,真像一句梗——用脚指头抠出三室一厅。

回来的途中,我跟几位写作者聊起这件事,他们都安慰我:“没事的,反正他又不认识你。”而我也不后悔此行,在作家与文友的沟通过程中,我更明确了自己的写作路径与方向,也理解了蔡崇达在《皮囊》后记中所说的——写作不仅仅是种技能,是表达,而更是让自己和他人“看见”更多人、“看见”世界的更多可能、让每个人的人生体验尽可能完整的路径。

于是,车里的写作者兴奋地谈起自己的愿景,继而把话题转向我:“陈老师,你的写作计划与愿景是什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还是其他什么?”我狡黠一笑:“我呀,最大的梦想就是:哪天我的作品集也能被疯狂盗版。”

全车的人哄堂大笑,唯有我陷入沉思。

2024-08-2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3202.html 1 3 盗版书的尬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