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爷
2023年8月,88岁高龄的朱培元先生,回眸47年的从教生涯,历时3年写成20多万字的专著《濠滨岁月》,记载了他的教育人生经历,从多个侧面回顾了南通教育各个阶段的史实,记录下南通教育改革发展前进的足迹,书写了南通教育的光辉历程。
朱培元是南通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曾先后担任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教研室主任、市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代主任督学、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等职。朱培元为家乡教育事业服务了47年,其中退休前25年,退休后22年,为南通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朱培元长期在教育部门分管教学教研工作,始终将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坚持教学改革作为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特别坚持以科研为先导,组织开展教改实验,发动和支持广大教师改革创新,发现、扶植了一批教改带头人。正是在这一教改春潮的推动下,南通涌现了以李吉林、李庾南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典型。
铺路。朱培元提出必须“重视开展教改实验,鼓励形成特色,打造品牌,培养名师,支持教改志愿者和专业户,以带动全市中小学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对刚参加工作、教学尚未上路的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帮助他们“教正确、讲明白、会沟通”,过好教学关。对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选好苗子,压担子,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对骨干教师,带头开展教改实验,创优创新,形成特色,发挥引领作用。市教研室明确提出“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改进教法,减轻负担,提高效率”24字教研教改的目标指向。1981年市教育局成立教改实验中心组,整合全市教师力量,协同有关学校,确定了39个教改实验点。为了鼓励广大教师投身教改实验,朱培元提出“三允许、三优先”原则,即“允许成功、允许有失误、允许不同形式的比较试验;优先参加学术活动、优先获得有关资料、优先外出观摩学习”。1986年4月,在全市第三次教研工作会议上,朱培元作了题为《端正指导思想 改进教研工作》的主旨发言,强调要根据形势,明确落实教研工作新任务。此后,市教育局在全市深入开展“推荐优秀教师、推介热心育人先进事迹”的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为全市教改工作开拓、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识珠。在全市教改开始时,朱培元特别注重发现、挖掘先行者。1978年暑假后,通师二附李吉林老师主动接手新班,从一年级起进行“语文教学与儿童全面发展”的教改实验,提出并开始进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索。朱培元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闪光点,即刻意识到李吉林这一教改实验的价值意义,主动从各个方面努力为她提供必要条件,创造宽松良好的实验环境。朱培元和教改实验中心组自始至终参加李吉林的课题研究,帮助出谋划策,进行教学设计。深入教学现场听课,参加评析教学成果,为教改先行者站台、撑腰。1983年,李吉林首轮五年制实验班结束,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组织测评小组,认真进行科学评估,增强了广大教师参与教改的自信心,起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全市中学数学教改实验起初选了3个点,最后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入围首批教改实验选手,她的“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脱颖而出。在李庾南教改实验起步阶段,朱培元与教改实验中心组的同志曾连续一周随班听课,总结其教改经验。李庾南编写专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期间,朱培元应邀参加了该书框架结构的讨论,协助她完成了该书“以学论教、自主建构、情智相生、最近发展区和互惠共建”这5个基本原理理论部分的整理,并参加了她的课题研究。在此期间,朱培元还专门撰写了《李庾南:教改实验的一面旗帜》《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精髓要义的认识》等专稿,指出李庾南作为我市教改实验的一面旗帜,是“破冰开路的教改实验先锋”“青年教师的教改实验良师”。
在全市教改的浪潮中,涌现了“二李”和小学语文“五朵金花”为代表的一批教改实验的典型,得到省市乃至全国教育界的关注和肯定。这是本市教育界的伯乐们相中的良驹,慧眼识得的珍珠。
护航。“二李”教改的成功典型和成果经验,给全市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激发了全市广大教师的教改热情,但是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
在教改实验过程中,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差,教改很难推进”,朱培元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那些死揪硬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忽略甚至被扼杀,致使学生缺少学习情趣和求知欲望。教改就是要去探索、去创造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一些老师认为,“二李”的课“活”而欠“实”,不容易学。朱培元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活”的教育理念告诫大家:“‘活’是新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同旧教育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生态上的重要区别。”并正面指出:对“活”感到难学,以致不想学,反映了持旧教学观的同志,对教改的不理解、不适应,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
在“二李”教改成果开始时和推进中,也经常有种种曲解、误判的。如有人错误地认为,李庾南的新教学法就是一自学、二议论、三引导的“三步曲”,将其割裂、肢解开来,朱培元多次为其正名,指出“自学、议论、引导三者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贯穿教学全过程,不能理解为就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学,或者只是教师授课前让学生看一会儿课本,流于形式。应该是三者融合,相机引导。”朱培元与教改实验中心组的全体同仁一道,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为教改先行者们保驾护航。
推广。培育、树立典型不是教改最终目的,全面切实落实教育方针,培养国家合格建设人才,这才是教改所求所需。朱培元认为:二李的经验是在本校教育土壤中培育成长起来的教育之花,先要反哺本校,从本校推广做起,再扩大到校外,通师二附和启秀中学既是她俩教改实验的诞生地,又是推广其经验的示范区,为面上推广做出样子,由点到面再遍地开花。在朱培元及教改实验中心组的指导下,在全市开展“双推”活动,即推进点上实验步步深入和面上推广逐步扩大,两者并举,同步进行。这样,通师二附和启秀中学成为推广二李教改经验的重要基地。此后,二李的每一轮教改实验,都在全市各县(市、区)选班进行同步试验。这种试验班少时几十个,多时上百个。同时,全市成立了推广“情境教育”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心实验组,利用一切机会,动员所有力量,宣传二李教改精神和经验,从思想、任务、组织三个方面加以落实。1985年,召开全市优秀班主任表彰会时,打破常规,组织与会代表进课堂,观摩二李的教改实验课。此后,又多次举办“二李”教改实验讲习班,由各县(市、区)教育局选送教师参加。努力扩大“二李”教改实验影响,推进实验不断深入。
李吉林将“情境教学”拓展到“情境教育”“情境活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成为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1986年又建立了“李吉林情境教学研究所”,推广其教改成果,全省共有逾千个班级成了情境教育实验点。在朱培元的主导下,市教研室和市教育局联合编印了《李吉林教案选》《李吉林教学经验选》,广泛传播、深入推进她的改革精神和教改经验。在李庾南教改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时,1985年在全市举办了为期8天的讲习会,系统介绍李庾南的数学教改经验,省教研室在我市召开了全省中学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研讨会,让李庾南的教改经验“市内开花全省香”。
朱培元认为,要“把‘品牌’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改成果,积极探索和努力践行”。正是在这一“特色驱动、品牌发展”工作思路的引导下,涌现一批教改带头人,带动了全市中小学教改的蓬勃开展,取得“教改春潮涌天来”的可喜成果。朱培元工作作风踏实细致、耐心周到,被教育界内同仁戏称为“细工木匠”。
从1979年至2012年,朱培元日积月累写下了25本学习札记,从2021年开始撰写《濠滨岁月》,记录了他为家乡教育事业所付出的辛劳和心血,书写了“滋润和光彩”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