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
根据省、市智慧文旅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假期我市接待旅客653.8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9.96%,文旅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繁荣有序的向好态势。其中,有两种文旅现象较为突出:一是游客年轻化趋势明显;二是县域旅游差异化发展效应较强。
县城作为“城尾乡头”的天然载体,具有服务城市、振兴乡村的重要衔接作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由此可见,以吸引青年群体“奔县旅游”为视角,探索实现由流量变留量、由火热变长热、由走红变长红的文旅产业提质升级、促成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整体规划需做好小城大文章,提供理想的情怀体验。“不是都市闹区去不起,而是小城春秋更有性价比”,青年选择“奔县旅游”期待看到的是美景、热衷消费的是民俗、希望留下的是充实、愿意带走的是传承。为打造县城“小而美”的生态圈,要以别具一格的匠“心”与创“新”让青年能够领略自然风光所体现的形态美、发现街头巷尾所勾勒的创意美、感受历史文化所积淀的人文美,主动对风土人情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等关键因素的融合发展赋能,既要美在“面子”上、更要刻在“骨子”里。
重点领域需讲好小城小故事,提供真实的情绪价值。在大好河山寻觅“宝藏县城”,在大街小巷寻找“宝藏小店”,青年利用“奔县旅游”追求松弛感、拒绝精神内耗。为打造县城“小而精”的生态圈,要以专注执着的匠“心”与鼎“新”让青年能够获得治愈式、沉浸式、共情式氛围。要将小城故事讲精讲细,深入挖掘小城故事中不被同质化、程式化、固定化的独特价值意蕴,将县城“细腻而不烦琐、温柔却不油腻”的方面展现出来,将宣传的特色内容具象化、表现形式多元化,描绘出“可复刻”“可奔现”的“诗与远方”。
发展动能需用足小城大能量,提供长效的情境创设。因地制宜发展的“长期主义”文旅潜力强劲,更能释放纯粹、质朴的正能量,青年通过“奔县旅游”试图“去班味”“追国潮”,享受围炉煮茶般的惬意。为打造县城“小而强”的生态圈,要以精益求精的匠“心”与惟“新”,以优美的环境吸引“过路游”、以优秀的灵感争取“过夜游”、以优质的服务促使“反复游”。为了寻求一时的火爆而匆忙造景,造不出烟火气,需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常态化,在“东皇”“槐序”“白藏”“元英”的更迭交替、应时而生中积蓄能量。
对待“奔县旅游”的态度需实现从“走马观花”向“下马看花”转变,擦亮“南通好玩”品牌不仅需有看头、玩头,更需有盼头、奔头。要立足区域禀赋资源、持续盘活存量资源、高效利用普惠资源,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在降低出行成本、完善基建设施、拓宽文创路径等与青年密切相关的方面下功夫、出实招、谋实策。
在着力激发“南通好玩”城市活力的同时,发展的目光也需看到“奔县旅游”所展现的下沉文旅市场新动向,破圈“奔县旅游”所产生的潜在发展动能新业态,抓住“县”慕而来所形成的偶发消费风口新机遇。由此,当幸福来敲门时,才能实现根本意义上的“拿得起”“接得住”,实现县城与青年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