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康
9月22日下午,《活水源头——启鹏速写纪程》(以下简称《纪程》)新书首发式在南通举行。南通文化界领导、名贤咸集,作为启鹏南通中学高中三年的同班同学,我亦忝列其中。当祝贺的群体掌声响起,我立即双手猛拍,表达自己由衷的敬佩和喜悦!
《纪程》的电子版启鹏此前已发我,我得以先睹为快。有了这基础,在首发式之后的座谈会上,我便有感而发,谈了自己初读后的印象和所得。
历史长河里的宝贵场景
分为上下两册、分别为509页和394页的厚厚两大本的《纪程》,首先是启鹏一生中以画笔对时代场景的记录。最远的那些速写画面,距今已五十多年了。时代呼啸前进,生活变化无穷,历史的多少细节、生活的多少气息,当时司空见惯,无须过多注目,而今“往事如烟”,飘散在历史的天空中了。但是,如果要记录历史、回忆历史,要用历史教育今人,让历史告诉未来,那么,这些细节与气息,是不可遗忘的,它们是历史拼图中的一块,舍此,拼图就鲜活不起来。
启鹏这本书的宝贵,就在于它为我们保存了不少已经逐渐远去的场景。
当年轰轰烈烈上山下乡的情景,《纪程》留下了几多画面:载着大批南通知青奔赴如东的从南通驶出的小火轮,落户知青所在的散落着草屋民居的乡村,正在切猪草、正在插秧、正在搓草绳、正在土灶上烧饭的知青,以及与简陋的知青屋有明显反差的知青床……其中有一幅《我们知青煮饭的“猪食堂”》的速写,画面下有文字说明:当时他们几个男知青……一日三餐要走过猪圈棚前长长的灌溉渠,到“猪食堂”里做饭。煮开的猪食汤水漫进他们饭锅里是常有的事,雨天路滑,连人带粥钵头跌进水渠里的事也时有发生。
《纪程》中有至今不复存在的适应南黄海沙质海滩的平底沙船、造型独特全木结构的牛车,有如东渔民热情待之的健硕力大的“海子牛”。在没有港湾水道的地方,渔船(平底沙船)只能乘潮水上滩。退潮后,渔民用牛车涉水靠船卸载鱼货。一辆辆牛车,有的装满海鲜鱼虾正扬鞭归程,有的候在船旁正在上货,沙滩上是牛车辙痕,船上下有劳动人员……这种独特的接港运输方式,今天也已消失了。
1969年冬天,如东8万民工奔赴滩涂,围海造田,芦笆棚,稻草床,平地灶。《纪程》速写了各种劳动场面,更有一幅民工们围在一只炊事员挑来的大桶旁吃饭的画面:席地而坐,手托海碗,双双筷子各有所指,冷风中碗上冒出丝丝热气……
《纪程》中有南通城里豆腐脑子的速写。一只大桶,桶后头裹围巾的中年妇女正从桶中撇出豆腐脑,两位身穿棉衣头戴帽子的顾客在桶旁埋头饮用。画面下有文字记述:八十年代,南通老城区长桥一带还有街头小吃“豆腐脑子”。平平的小铜勺撇几片豆腐脑,剪一点肉末、油条丝、葱花、榨菜末,加上酱油、麻油、骨头汤,热气腾腾,美味难忘,可惜今时已不见踪影。
《纪程》中有一幅速写深深触动读者情感。1988年2月,沂蒙山垛庄,一位双目失明的“五保户”老奶奶,倚着村头一棵小树,翘首以盼。作者记述:她的丈夫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大儿子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她又将小儿子送上了朝鲜战场。其实小儿子也已牺牲,但当地干部一直不敢告诉她,于是老奶奶天天盼着儿子回来……
这些场景,像我们这些亲历亲闻的人,也已逐渐模糊,后来者则更觉陌生。但它是几代人生命场景的一部分,是历史的真实存在。启鹏用速写把它们留下了,其真实性等同于照片,而鲜明与生动超过照片。换句话说,带着画家个人感情、性格和技法的速写作品,其鲜活、激情和高度概括的画面效果,是摄影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历史时光里的宝贵场景,定格在《纪程》一书的速写里,留存在历史长河中了。
业务拾级而上的精心记录
启鹏在自序《感恩速写》中写道:“自己的艺术道路,从孩提的想象涂鸦,到小学静物动植物写生,到初高中画人物速写与素描,再到业余、专业创作体验生活收集素材,速写与创作相伴而行。速写是‘万花筒’‘聚焦镜’‘八宝箱’,将各个美好的瞬间定格、储存;速写是‘磨刀石’,不断磨炼着作者的观察、捕捉生活的能力;速写是‘熔炼炉’,将矿石熔炼加工为铁,再锻炼成钢;速写又是‘试验田’,在这里有随心所欲的形式探索和图式尝试。速写贯穿并维系着我的艺术人生的全过程……”
启鹏的这段自序,说明本书记录了他业务成长的向上生长、向宽拓展、向多种尝试探索的过程。
启鹏的双脚踏过祖国的海疆、大漠、高山、大河,他的双眼也打量过异域风景、别国风情,他速写的地域宽广,广采博览。启鹏写生的双脚,从小学走来,走过中学,走过知青年月,之后,一年走有四季,从青年中年壮年而今老年,一辈子专注于此痴迷于此,“创作与速写相伴而行”。眼看着这个“八宝箱”内藏日益丰富,这块“磨刀石”磨出好刀,这座“熔炼炉”频出好钢,这块“试验田”又获丰收。这一步又一步,业务长进的“吱吱”拔节声,响在此《纪程》一书中。
启鹏插队在黄海边的如东,他的青春岁月中经常有涛声海浪,他的笔,速写了大量海边风情,他也以此为题材,创作过多幅知名画作。
渔民们准备出海,抬着沉重的渔网晾晒并清理,步伐坚定,动作协调,姿态有力……速写于纸上的这画面于某天一下子拨动了他敏感的神经,他便依据记忆勾勒默写大意,然后反复画小稿,推敲、构成、造型,辅以环境特征,吸收汉画石像意蕴。第一稿《出海》在1984年江苏省人物画展获二等奖,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1988年完成第二稿《大汛》,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大潮退去,渔民驾牛车去浅海滩涂傍靠“沙船”驳运海鲜。牛车厚朴奇巧,海子牛壮硕力大,驾车老汉饱经风霜、高扬鞭子坦荡坚毅。依靠这些记忆和感动,启鹏勾勒小草稿,用两张高丽纸放笔正稿,在中国画研究院研修班课余完成《海子牛》,入选全国新人新作展。
《我是公社小社员》是启鹏的成名作。如东县岔东小学,在他插队的生产队地界里。老师带领着小学生们将收集的绿肥送到生产队去,孩子们穿着各自的服饰、带着各种工具,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的儿歌,蹦蹦跳跳地行走在稻花飘香的田间小路上。这场景令人感动,让他浮想联翩。他从单个人物速写开始,最终画成工笔年画,此画作入选1973年全国美展,赴加拿大“人与世界”国际博览会和日本展出,2016年,他自藏的最后一件原作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1977年11月,他随江苏省国画院赴湖南写生,这是他的第一次旅行写生。途经十几个地市县乡,参观了从革命圣地到水库灌区等各种类型单位和湘地名胜,访问老赤卫队队员、先进模范、青年突击手、学生、苗女,画了三大本速写和一批人像素描。这一路,他见习了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新金陵画派老一辈画家观察生活、写生记录、创作成品的过程,他开始自觉摆脱“文革”时期美术模式,从生活感受出发,用笔墨语言塑造形象,表达主题。
《纪程》里的业务成长记录,内容丰富,串接一生。它们是作者个人的,但路径上是绘画者带有共性的足迹,背景上是同一时代下的前行步伐,岁月间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普遍规律。所以,这里有可共同吸取的营养,有跨界启迪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