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市记忆

张纯如祖父张迺藩:民国最后一任南通区专员

□羌松延

张纯如,一个应该让所有中国人记住的名字。她用一生为南京大屠杀亡魂奔波,向世人揭露那段被掩盖的真相。今年11月9日适逢其离世20周年之日,在缅怀致敬她的同时,笔者要介绍一位民国时期的南通区专员,他就是张纯如的爷爷——张迺藩。

上图左起:张迺藩像(淮安市张纯如纪念馆供图);童年张纯如(右一)与家人合影(前排左一为张迺藩);“江苏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徽章;1948年3月,张迺藩根据上级部署拟写的进驻阚家庵、四甲坝、余东密令(原件藏南通市档案馆)。

张迺藩(1906—1998),字筱武,生于江苏涟水县西路市(现为淮安市淮阴区新渡口街道)。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33年出任宿迁县长,任内曾建“马陵公园”;征聘名士耆硕挖掘、搜集文物古迹,借以激励民众爱国热情;他还晋省请愿恢复由张謇等人推动创办的耀徐玻璃厂,以开发苏北实业,促进徐淮繁荣。1937年春,张迺藩调任太仓县长。同年8月,淞沪战役爆发,他在战火中坚持做好劳军与安置难民等支前工作,直到11月上旬日军侵占苏州,才随军队西撤重庆,任重庆国民政府(蒋介石)侍从室三处专员。抗战胜利后,张迺藩先后担任盐城、南通两区专员公署专员。据载,他“办事干练勇毅,深为极峰激赏”,在地方为官,则“勤政为民,有着很好的口碑”。

张迺藩在通任职始于1947年。当年9月,南通县新任县长沈乃庚与第四区(即南通区)新任专员张迺藩接连抵通接篆。其中,张氏于20日由东台莅通,下榻新生活俱乐部宾馆后,当天便与南通各界人士“恳谈甚久”。

作为江苏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加上又正值国共内战之际,张迺藩自然少不了必须完成一些规定动作。如主导在通的国大代表、立法委员选举,主持修建南通城防工程等。但因那时的军事指挥以驻通的国民党军第一绥靖区司令李默庵为主,故其工作重点是在“充实基层政治、整理地方财政、建筑保安城塞”等方面。从现存与他有关的史料来看,张专员更多关注的是南通地区的民政、建设与社会等事宜。

当年因为战事频仍,周边大量农村难民涌入南通城。报载1948年2月,张迺藩“对流寓通城之各地难胞,甚表关切,除指饬关系机关觅定房屋,辟为招待所,使其不至流落街头、餐风宿露外”,还偕同有关人员“亲赴难民招待所视察”。同时,为减轻难民生活重压,他“与各方研究具体办法,择年富力强者从事地方临时建设工作或工厂生产事业(如中纺公司检花工之类)”,通过各种举措,努力解决难民的吃住问题。3月,专署又召集各机关首长、宗教慈善团体代表及地方士绅,召开难民救济会议,并在张迺藩报告救济难民情形后,决定“于南通县东、西、南门三处,各设粥厂一所”。同时明确“在芦泾港另觅收容地点,难民卫生由卫生院切实负责”等。

尽管时局不靖,但张迺藩仍不忘生产建设。1948年3月12日,专署在南通学院操场举行纪念植树活动,“张专员、陈(赓尧)县长于细雨蒙蒙中亲自植树,沿公路一带均由各镇保甲人员栽植杨树”。3月26日,张专员在公署开会,专门讨论南通区棉花生产合作贷款一事。

此外,张迺藩与南通地方人士亦互动良好。1947年12月,南通县议长钱笑吾去世,张迺藩亲往吊唁并撰挽联:“敬恭桑梓,事业昭昭垂不朽;泪湿江城,薤歌处处见哀荣。”其父张益斋当月在淮阴去世,南通地方士绅等发起公祭,张迺藩则登报表达谢忱。1948年1月,为张汇川老先生上乡谥匾,张迺藩与通城士绅联名发布公启……

随着各地民主政权在苏四区农村建立,1948年6月,江苏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因无法推行“政令”,奉令裁撤。张迺藩由此成为民国时期南通区最后一任专员(共有十任)。

离开南通后的张迺藩,于当年冬经香港前往台湾。在台期间,曾先后担任私立元培医专校长与“教育部”参事、主任秘书等职。但他最为成功的还是对子女的培养:三个儿子(长子张绍远、次子张绍迁、三子张绍进)均在台大毕业后留学美国,且事业有成。其中,张纯如的父(张绍进)母均为哈佛大学博士、大学教授。而张纯如更是张家的骄傲,其1997年出版的《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Ⅱ》(《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简称《南京大屠杀》)一书被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认为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然而,该书著者张纯如只是一位在美生长、拥有华裔血统的美国人,按说她对故土或中国的感情远不及父祖辈深厚,那又为何能如此执着地揭示出这段沉重的中国历史呢?她曾坦言:“在我的整个童年,南京大屠杀一直深藏于心,隐喻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邪恶。”查张纯如生于1968年,张迺藩则于1976年6月退休后移居美国,与子女一起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张纯如生长在美国,但她的中文却非常流利。据记载,“这得益于她的祖父张迺藩的教导。张迺藩经常会给孙女讲述中国的故事,尤其是自己年轻时曾经在江苏任职的经历。他亲眼见证过日军侵华时期的暴行,那段历史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他时常提醒张纯如,一定要牢记自己的根,不要忘记那段黑暗的历史”。即张纯如的那份童年记忆,主要来自于祖父等人的讲述。由此不难想见,张纯如选择写《南京大屠杀》(中文版书名《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祖父张迺藩对她的影响是很大的。

2024-12-06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2291.html 1 3 张纯如祖父张迺藩:民国最后一任南通区专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