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民间写真

村里有位李木匠

□阿虎

李木匠今年七十二岁,如东县石甸人。个子不高,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满面皱纹。他20岁学木匠,做了四十多年乡村木工活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那一年,他入赘林梓筛庄,成了农家的上门女婿。

拜师学艺三年整,酸苦多多。那时买不起自行车,披星戴月全靠步行,一走几十里吃百家饭,动筷在人后、放碗在人前。每天收作时,都要用麻袋片包好各种凿子,松开刨子刀舌和锯绳,将大小刨子、墨斗放在锯绳中间再绞紧,这样背在肩上就不会脱落了。那时没有工具箱,就用斧子柄扛着沉甸甸的工具,紧追慢赶师兄弟的脚步。名为学木匠,稍有懈怠,师傅打骂是常事。平时全靠眼明手快、头脑活泛,拉大锯、斫粗料、打下手,爬高下低架梁、竖柱、铺椽子,卖力干活不多嘴。好不容易出师后,跟着师兄上门户,建房上梁刨桁条,钉椽子、安楔木、做门窗、锯大料、凿榫眼,墨斗弹线、角尺描样,又当了三年“二勒头”的嫩样师傅。

李木匠有些名气后,渐渐自立门户,活计多了,生意好起来。楝树槐木、桑柏柞榛、杉木方料,样样在行;细料活计拿得出手,圆料木作也漂亮。那年月乡镇婚嫁,时兴置办五斗橱、挂衣柜、新式高低床、九料对拐八仙桌、床头柜等等,以及条凳桌椅、面盆架、贮粮木柜和风箱,还讲究老虎脚、香草纹、芝麻秆儿的腿形,那都是榫卯结构、严丝合缝不用钉子的,都是传统手艺呀。可是,农户请木匠上门,少则三五天、多至半个月,往往都是开工容易收工难,哪怕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算计的主家还会多加一些小修理活儿,如爬爬儿凳缺了一条腿啦、扁担毛糙要刨光加工啦,再不济也会要求搭个鸡窝、羊舍棚子什么的,不弄到看不见鸭子生蛋吃不上晚饭。

年近不惑时,李师傅也与时俱进,添置了各种新式玩意儿。但农家请木匠上门干活的情况越来越少,李师傅曾到徒弟办的家具厂当过小领班,也为城镇居民街上人家装潢吊顶,做过玄关、隔断、博古架和屏风。五十多岁时,跟着包工头去外面工地立木模,被欠薪三万,幸亏得到法律援助,免费打官司,拖了八年,才由执行庭不断追讨,拿到血汗钱。

时尚的生活理念,越来越多的工业化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改变了家具行业,谁家还留恋那些费工费料的粗重老式木器用品呢?李木匠就歇作了。家中两亩半农田转租给农场大户,留下了门前八分地种麦、栽秧、长些蔬菜,竹园里养着鸡鸭鹅,屋后还有一个小鱼塘。老李师傅如今忙忙田,闲来爱下象棋、玩手机,无聊的时候,还喜欢哼唱自己改词的老歌:村里有个木匠叫晓光……有时他望着那些积灰蒙尘的木匠工具,回想自己的黄金年代,心头泛起一丝淡淡的惆怅。

2024-12-1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3026.html 1 3 村里有位李木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