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紫琅茶座

懂得平衡 顺势而为

□凌云

领导其实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既要左顾右盼,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要瞻前顾后,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使一切工作在平衡中得以发展,方能达到中和共赢。

揆度以行,事必成,谋而后动,功必竟。职场中,总是不乏有一些高明的领导,就像魔术师变魔术,把人管理得服服帖帖,事情办得漂漂亮亮,小环境搞得风清气正、生动活泼。为什么能管理得这么好?答曰:懂得平衡,顺势而为。

话说一个被提拔的分公司经理上任之前,大领导与之进行谈话。突然问了他一句:“你说说,什么是领导力?”他恭恭敬敬地回答:“领导力就是处事公平,把人做好;以身作则,把事做好;团结大家,把团队带好。”他本以为自己回答得不错,没想到,大领导忽然神色凝重起来,一字一顿地说:“你这么做,不但没有领导力,团队也带不好!”这位新经理大惑不解,请大领导给指点一下。大领导说了一句话:“真正的领导力是一种平衡艺术,在以后的工作中,你自己慢慢体会吧!”

仔细一想,这位大领导说得不无道理。你以身作则,下面就一定服从你?你处事公平,就一定得到拥护吗?不见得!大领导这是告诉你,作为一个分公司的一把手,要学会妥协和平衡。有些事,直着行不通,就要学会变通;有些人拿掉他可能弊大于利,就要学会拥抱他。另外,公司内部可能会有多方势力,而且都有一定根基,甚至各方势力在暗自较劲。你作为新领导,犹如走平衡木,要让双方相安无事,单位岁月静好,必须解决好权力的平衡点。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矛盾运动过程,领导要在许许多多的相互依存又可能相互对立的各个方面找到平衡,推动组织的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坚持走一看二思三,在实践中一点一滴打磨,特别是要掌握好如下三方面的平衡:

“抓”与“放”的平衡。“抓”与“放”体现了管理的动态平衡。“抓”要求领导者明确目标,集中精力于关键任务,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放”则要求领导者信任团队,授权自主工作,激发创造力。领导者需在“抓”与“放”间找到平衡,既激发团队潜力,又确保目标达成。“抓”的艺术,就是要抓目标、抓进度、抓质量、抓风险,确保团队的工作不仅高效而且有效。“放”的艺术,就是放权、信任与支持,以激发团队的效率、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大”与“小”的平衡。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千头万绪,大大小小的事不少,作为领导者如果事情不分大小,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的后果是大事抓不好、小事忙不完,工作效率低下,也容易发生问题。所以领导者对于事,一定要分清大小,善于抓事关辖区建设全局性、方向性、根本性的大事。抓住了这些大事,就牵住了“牛鼻子”。当然,在抓大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小事,小事连着大事,小事抓不好会影响大事。小事也叫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是工作的警世良言。

“刚”与“柔”的平衡。领导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的,对有感情的人做工作,不怀有感情,不能刚柔相济,实不可设想。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没人喜欢处处被杠、被训诫。早期的曾国藩就吃过这个大亏,他自视甚高,所以处理事情上采取强权的方式,处处打压,在人际关系上更是一言不合就硬刚,或者直接上书弹劾、打小报告。以致后来,湖南整个官场与之不合,行事处处遭受掣肘,政令不通,最后狼狈退出。回乡守制的时候,他不断反思自己的强权之法,深刻领悟到,原来,大柔非柔,大刚非刚。太柔,唯唯诺诺、优柔寡断,容易受人欺辱。太刚,只会让你活成孤家寡人,失去人心。守制毕重返政治舞台,曾国藩屈伸有度,为人处事刚柔平衡、左右逢源,最终成为晚清一代名臣。

综上所述,领导其实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既要左顾右盼,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要瞻前顾后,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使一切工作在平衡中得以发展,方能达到中和共赢。

2024-12-1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3538.html 1 3 懂得平衡 顺势而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