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宰 金鑫
“银发经济”是指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包含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用等实物消费,长期照护、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家政服务、养老金融等服务消费,还涵盖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新型消费,科技赋能下的智慧产品和服务、居家和公共场所的适老化改造,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国务院 2024年1月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标志着银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南通银发经济发展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如,银发经济处于起步期,市场供给能力较弱;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银发经济养老服务队伍不够健全;老年人“不愿、不敢、不会”消费问题仍存在。基于此,对加快推进南通银发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加大银发经济发展组织推进力度。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对于应对南通人口深度老龄化、优化老年健康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南通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发展银发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推进力度。建立银发经济发展工作专班。通过定期会办、落实项目招引、行业管理等问题,为银发事业产业发展排忧解难。注重规划引领。建议职能部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我市加快发展银发经济的工作意见,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总体方案、实施方案等,扎扎实实推进银发经济建设工程。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举措。在现有政策举措的基础上,瞄准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急难愁盼”,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以推出更多高品质、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广泛、深入、持续参与银发经济实践。
加强银发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鼓励高职院校增设养老护理等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为养老队伍注入更多年轻化、专业化力量。注重培训教育。大力建设养老产业实训基地、培训学校等,常态化组织养老从业人员开展医护、康养、心理等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关心关爱养老队伍。引导养老企业合理设置薪酬水平,使薪酬与个人创造的管理服务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相匹配,增强从业吸引力。
提升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培育银发经济经营主体。推动银发经济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发挥国有养老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培育壮大民营企业规模,形成一批具有行业资源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实现上下游协同、大中小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宣传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引导企业进军老年用品制造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推出更多高品质、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推动银发经济品牌建设。组织品牌主体参与国际知名展会,加大南通银发经济自主品牌对外宣传,在高质量满足南通养老市场发展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开拓上海及周边发达城市银发经济市场,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擦亮南通银发经济品牌。持续开展老年健康餐厅(健康食堂)示范基地建设。针对不同人群设立定制化菜谱,提供营养指导等营养服务,逐步形成老年人群健康服务的长期跟踪与效果评估平台。推动“养老联合体”与“医联体”的社区对接。建立跨部门老年健康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区域养老服务和卫生健康服务融合发展。探索建立“银发经济示范园”。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科学开展试点示范。明确牵头部门、协同部门以及重点区域地方政府开展深入研究,共同制订关于培育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区的实施方案。出台支持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政策举措,将银发经济特别是相关产业作为“靶向招商”内容,纳入考核要求,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养老企业来通投资,力争形成鲇鱼效应,为银发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
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加强对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针对养生保健、理财投资等领域开展重点整治,加强线上销售平台审查和监控等;增强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意识,规范老年人消费供给渠道,建立健全老年用品领域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加大银发产品和服务商标、包装装潢、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老年服务和产品市场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等,鼓励推行线下无理由退货、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等制度,实行规范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和抽查制度,以更好保护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南通理工学院研究员、南通市老科协副会长;民建南通市委张敬礼支部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