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广玉兰

泽生街

□陶晓跃

泽生街之名,取自百年前张謇所创“泽生”水务公司。

泽生街始于天生港镇天生桥下老虎灶。老虎灶前,有棵大树,撑起一片绿荫。偶尔有一方桌、几张条凳置于树下,几个熟悉茶客围桌而坐,悠闲喝茶、抽烟、聊天,一段无为时光。

老虎灶右侧是泽生一弄,弄口常有一鞋匠摆摊,时有榔头敲打在铁砧子上的沉闷声响从弄口传出。

弄里有“天生池”,也叫“长江浴室”。浴室平日清闲,只是周末、周日人来人往多一些。最热闹的是春节前十几天,全镇老少及周边几里乃至十余里的人,都会蜂拥而至。远道的脚踏车一条龙似的排出,将弄子挤得窄窄的。

弄子尽头是菜市场,整个一大通间,右侧卖肉,左侧卖鱼类产品,中间是各类蔬菜。一度鱼、肉等都得凭票供应,春节前蔬菜供应也有斤两限制,人们便在前一天夜里扯起一根长绳,串起一个个破竹篮排队,竹篮里还压着一块块废砖,也算是菜市场门前特有景观。

沿街向西,有照相馆,橱窗里常年陈列着几张人物肖像,两三张还上了彩,煞是夺人眼球;斜对面是药店,药店不大,一两个营业员,不时拿着玲珑的小秤,小心翼翼称着各种药草,然后一一倒在柜台上预先裁剪的方片纸上,草药味道也随之在街上洇了开来。

走过几家住户,街道一折。继续前行,便是天生港镇医院,医院夹泽生二弄一分为二。弄子通向菜市场,与一弄呈“厂”字形状。右边是住院处,左边是门诊部,分门别类,各守一方。

医院对面有一幢二层木楼,沿河而建,颇有气派,原先是一大户人家,后来为几户住家分割。墙垣剥落,旧时光的碎片依然闪烁。

紧邻医院的是天生港镇政府,镇政府所在地是一简易的四合院,镇派出所也在此办公。院子挺大,内有一大缸,水面飘着绿萍。大堂有标准乒乓球桌,曾凝结了许多少年的梦。

四合院对面是闸管所,管理长江通向内河的水道。潮起潮落,船只来往,也不知流传了多少人间旧事。

缓缓而行,夹街住宅,鳞次栉比。门面看似寻常,可一旦穿门而过,多有惊喜:或一小院,小树倚墙;或一水踏子,斜伸河中。住家多为本地生意人,既往他们在经营生意之余,也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开门家长里短,闭门自成一统。岁月悠悠,人亦悠悠。

顺风楼算得上泽生街最“宏伟”的二层大厦了,是典型的民国建筑样式。前人有诗吟之:“泽生河畔顺风楼,夜阑更深歌轻吹。”猜想过去这里一定是娱乐之所,河畔歌声轻吹,河中渔火点点,一派人间烟火气息。后来,这里成了南通市水产局与海洋第一捕捞公司办公楼。

顺风楼前原有一水塘,水塘周边植有柳树,坝上有一涵洞,通往内闸河道。一年发水,水漫马路。相关部门便将涵洞堵死,用土填满水塘,种上水杉树,一时青翠一片。

顺风楼右侧是泽生三弄,弄口也有一鞋匠摆摊。从弄口进去,向左拐弯,就是渔民子弟小学。学校似无大门,几间教室加一间后起的教师办公室,所谓的校园也仅仅是教室前的空地。虽然学校不堪,教室却明亮干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时常伴着云卷云飞,透出一种别样的稚气和向上进取的气息。

顺风楼再折,不远处是天生港镇通向长江的闸口。前后两闸,附近住户常常在中间的河内淘米、洗菜,漂洗衣服、床单、被面。

水闸南面,一圈围墙高立,围墙里是天生港发电厂。那高耸的六十多米高的烟囱,无疑是天生港镇的地标。

闸口右拐向西处,有一不大的转角二层木楼,门窗常常涂着红色,被戏称为“小红楼”。主人原先也是生意人,底楼是店铺,二楼为住所。就是这不怎么起眼的一座小楼,主人凭着自己的勤劳和谋划,养活了一家七八口人。

向西前行,泽生街不再是“街”,而只是半街了。另一半则是水道,俗称“老港”。老港停泊的多是渔船。早年长江流域的一些渔民,以船为家,以渔为业,这天生老港就成了他们最佳的避风港湾,最理想的栖息之地。

百米之处有一废弃门洞,门洞右边一石柱嵌于墙内,据说这里就是张謇设立的“通州泽生外港水利公司”办事处遗址。公司早已不见踪迹,里面的房子却挤满了渔家,俨然一个大杂院。虽然住所空间狭小,可渔人胸怀宽阔。每每捕捞淡季,只要天气晴好,他们总是在自家门前摆上小桌、矮凳,然后吆五喝六,开怀痛饮。各种口音,不绝于耳。

紧挨门洞的是一家酱油坊,说是酱油坊其实不然。店面楚汉分界,一边柜台卖酱汁食品,一边柜台则卖烟酒糖果以及一些副食品。每天早上,店铺里还卖烧饼、油条,充满了烟火气息。

毗邻的是第二捕捞公司和第三捕捞公司,记得最初冷库也曾在此。每每渔船归港,渔民从船上抬着一筐筐鲜货,源源不断地送进冷库,号子声、招呼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不时还有拾鲜之人穿梭其间,插科打诨。精明生意人,则直接走上渔船,私下与船员交易自留的鲜货,总是满载而归。

再往前行,豁然开朗,江面阔大而辽远。有一木桥名为“中兴桥”,桥下也有一闸门,是长江水流另一进口,泽生街也曾名之“中兴街”。走过中兴桥,“路”又转成了“街”。左侧是临江而建的民宅,住家借天时地利之便,或在江岸搭起竹篷,支一口硕大渔网;或摇一舢板,颠簸于江边。那种垂钓之趣与而今垂钓之乐大相径庭。一边则是散落的住户人家,门前门后,蔬菜成行,瓜果挂篱。

不远之处,即是南通柴油机厂。起初那里只是渔船修理厂,属于作坊式小企业,后来发展成中型国企。一度柴油机供不应求,整条街上停满了等着装柴油机的外来卡车,也给那些不谙人世的孩子们带去许多新鲜感和莫名的快乐。

这些都是半个世纪以前的旧闻,旧时光已去,留给泽生街的记忆亦老,这大概就是人们常叹的光阴流水吧。

2025-01-0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5400.html 1 3 泽生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