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生
栟茶处于南通的如东、海安和盐城的东台之间,是如东的一个镇。这一特殊的位置,让它的历史归属感有点复杂。它在黄海边上,成陆于西周,是扶海洲的一部分,唐初是广陵郡辖下的一煎盐亭场,宋代因盐兴,移民聚居,逐步兴旺,清乾隆年间,归东台县管辖,直到1945年如东县正式定名时,才划归如东管辖。
栟和茶是两种树的名字,栟是栟树,即棕榈树,茶是茶树。栟茶镇在唐代叫“南沙”,不知道什么时候,沙地长出两棵树,冠大如盖,高逾两丈,一棵是栟树,一棵茶树,两棵树兀立在沙岗上,引导出海渔民归航,于是当地人就把这里称作“栟茶”。
栟茶是文化沃土,书香四溢,文风绵延,名贤辈出,且不说其他,仅明清两朝,栟茶就走出1位状元,1位榜眼,19位文武进士,23位举人,37位监生、贡生。这么说吧,栟茶世代高门簪缨之族,牌坊就有37座之多,朝廷敕建的牌坊就有5座,正可谓,文脉承续是圣地,树德立言有先贤。
栟茶有徐、缪、蔡三大名门望族,其先祖均从北方或江南迁来。三大家族中,缪家的缪思恭(1321—1364)是从栟茶场走出去的元朝勋臣,担任过嘉兴通守、杭州路同知、淮阳路总管。元至正十三年(1353),东台县白驹盐民张士诚在泰州揭竿而起,缪思恭“挺身自拔,随军征进”,用现在的话,就是毛遂自荐,参加元朝宰相脱脱大军,征讨张士诚盐民义军,因功授万户。他平生最大的光耀倒不是赫赫战功,而是以乡人身份成功劝降张士诚归顺元朝。《缪思恭墓志铭》记录了这段隐秘:
(张士诚)以乡人故,欲招为援。公欲行,所属以言阻,公曰:“是非尔所知也,挽回元气,正在此举。”遂行,见张曰:“明公之所以招我者,其何故也?”张曰:“天下汹汹,生民涂炭。且天下钱粮莫越苏湖,而我有其地矣。东而浙江,北而淮安,而我有其民矣。若公与我一心,天下可图也。公何拘拘守尺寸,以致不测之祸耶?”公曰:“元氏百余年,天下之共主也。今乃欲背而立乎?无乃不可乎!为今之计,莫若遣使诣京师,请朝命,奉正朔,谨守斯土,以待王师。脱元气不长,也不失为忠臣。苟能克复,则明公积世之荣宠不浅浅矣。胡乃为此不测之事,以取天下不测之祸哉?”张沉吟良久,深以为然。即日遣使入朝,悉如公言。
由上可见,缪思恭不仅能征善战,还口齿伶俐,一番说辞,说得张士诚连连点头。按另一种说法,张士诚之所以降元,一方面是被朱元璋逼得走投无路,另一方面,他最得力的助手、也是他最信任的弟弟张士德为朱元璋所囚杀,故而他宁可降元,也誓不与朱元璋合作。不管怎样,缪思恭与张士诚同为泰州老乡,又有墓志铭为证,张士诚受缪思恭劝说而投降元朝的史实诚可信也。张士诚先降元,后复反。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冬,缪思恭随军去与朱元璋打仗,半途生病,奄奄一息,“乞骸骨归故里,不日而终”,葬于栟茶盐场祖茔。死之前,与缪思恭兵戎相见的对手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自立吴王,对手不衰反而强盛,缪思恭会不会是被气死的呢?
缪思恭的六弟缪思敬,以刚正不阿、宁折不弯而扬名于世。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八月,张士诚在平江(苏州)自称吴王,次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自称吴王,民间称朱元璋为西吴,张士诚为东吴。张士诚称王后,曾把隐居乡里的缪思敬请到苏州,请他就任苏州重要职务,缪思敬不从,张士诚好言相劝,缪思敬回道:“吾宁杀身以成仁,不偷生以害仁。”张士诚也是好脾气,不仅不以为忤逆,还赞其“气节不敢屈”,恭送他回乡。
明洪武十五年(1382),缪思敬被举荐为吏部主簿,给吏部尚书当秘书。他不满朝廷举荐人才政策,上书指责朝廷举贤荐能道路不畅,说“路不通则人才壅塞于下,朝廷锢蔽于上”。朱元璋被指责得极为光火,欲处以极刑,被左右官员劝止。朱元璋罚他去洱海戍边,给了台阶,说只要缪思敬认个错,就让他去离家近的淮扬路当个小官。不料,缪思敬怫然作色道:“大丈夫死则死于王命,何家之有?”毅然远戍洱海,十年后,死于洱海。
在世俗眼光中,缪思敬是个不会融通、不会转弯的臭脾气之人,但在历代文人眼中,缪思敬有个性,有底线,有操守。明嘉靖《两淮盐法志·人物》记载的两淮三十六盐场人物中,缪思敬唯一被誉为“以忠亮著”。栟茶诗人宋志得知缪思敬被遣送云南洱海守卫边疆,作诗一首,勉励好友正确对待人生挫折:
漠漠云间铜柱连,朔风寒雪傍残年。
人于离别情偏重,事到崎岖节合全。
九死一生投瘴海,千山万水出秦川。
临岐莫叹恩波远,圣主回天即用贤。
另一个栟茶诗人张京有诗勉励缪思敬:
天子恩深死复生,孤身万里岭南行。
荔枝庐橘关飡饭,鸡骨鹅毛共世情。
湘水夜深冤鬼哭,长沙日落旅魂惊。
从来窜客知多少,别泪临歧漫濯缨。
都说文人相轻,但最了解最理解文人的,还是文人自己。
缪家似乎有硬骨头精神传承,明朝末年,有一个缪家子弟因不畏奸佞、仗义执言而遭受魏忠贤阉党迫害致死,他就是缪思恭的后人缪昌期。
天启六年(1626),已辞官居家的缪昌期受东林党以及汪文言案牵连,被魏忠贤捉拿下狱,缪昌期自知此一去必死无疑,临行前拜别家庙,挥笔写下千言,以表心迹,内中写道:
余行真而未笃,口直而多躁,心慈而色厉,种种欠缺,人所共见,而不敢营私背君,欺心卖友。祸至于此,但义不屑以三朝作养之躯,辱于狗奴狞贼之手耳!(明崇祯《江阴县志》卷六《艺文》)
缪昌期历数自己性格上的种种缺陷,比如做事认真但有时虎头蛇尾,心直口快却脾气急躁,心地善良然而对人太过严厉,但有一样却是无愧于天地,那就是从不结党营私、欺君背主、卖友求荣,更不屑于苟且偷生,蒙受奸佞羞辱。这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总结,是抛掷给浑浊天地最后的声音。
写罢,缪昌期将笔一扔,对前来捉拿他的锦衣卫喝道:走吧!随即昂首向前,慷慨赴难。
后来,缪家人又有多人高中文武进士,缪彤、缪曰藻父子在清康熙年间分别中状元和榜眼,康熙皇帝视为大清盛世之象征,特作御制诗嘉奖缪氏父子。
《南通传》连载 第十二章 一柱楼案:历史衣襟上的斑斑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