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江海文学

草木本无心(散文)

□陈凤兰

苏州小区旁边的尹山湖是我每天打卡之地,虽寒风料峭,但江南水乡的暖冬不枉虚名,枯黄的草地上还有着零星的或成片的绿意。

我好奇俯下身,想看清楚何种植物在瑟瑟寒意中还能如此青碧。只见十来片绿叶伸展着,铺开。叶片脉络分明,边缘锯齿状。看着似曾相识,却又叫不出学名,于是赶紧掏出手机,借助“形色”软件,得知此草为“苏门白酒草”。

闻此学名,甚是惊奇。我从小出自乡野,整天挑猪草,割羊草,识得杂草无数。而且大学就读农业院校,植物动物名称似乎张嘴就来,可从未听说过什么“苏门白酒草”,顿时觉得自己实在才疏学浅,需要好好学习提升了。猛一见其名,我下意识就想到了“苏门答腊群岛”,继而想到了语文课本上《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这位忧郁多情的作家,在1945年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中,年仅49岁。我对“苏门答腊”没甚概念,因为怜惜敬仰一个作家与英雄从而记住了这个名字,没想到今天竟然邂逅了一株野草,一株来自“苏门答腊岛”的外来入侵杂草。至于“白酒草”一说,百度一下才知道,是菊科下的白酒草属的一种植物统称。怪不得觉得眼熟,原来跟乡野地头的“小飞蓬”都属于“白酒草”系列。它们在开花时节,会释放淡淡清香,这种花香很像白酒的香气,所以得以雅名。

探源至此,便觉“识物”已毕。但对于软件上所说的“外来入侵杂草”,而且属于“恶性杂草”,还是很困惑。于是好奇深究,得知“苏门白酒草因其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适应性强、生态幅广等特性,同时在新生境中往往缺乏天敌和竞争对手,从而使其可以在新生境中快速扩张和蔓延,并常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并对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构成显著危害,特别是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造成严重威胁,故被列为恶性入侵植物”。同样属于“恶草”的还有“一枝黄花”“大狼把草”“野老鹳草”等。这应该是从生态与环境的角度,给“苏门白酒草”定的“罪名”。其实,百度资料里也提及它的药用价值——“温肺止咳、祛风通络、温经止血”。原来爱憎只是特定角度与认知差异而已,而苏门白酒草却不自知。

每天湖边散步,见植物无数。不识名时,它们叫树、叫草、叫花。识名后,它们的产地、科目、形态、药用价值等一一明晓。见之如数家珍般亲切,知根知底,相知相惜。理学家提倡的“格物致知”,要“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我借苏门白酒草,获知其生物知识,只算“知道”的浅层认知。其被定义为“恶草”还是“草药”,是喜爱是憎恨,是原罪是经济价值,这些皆是外者的评判,与苏门白酒草无关。这也算是“格物”的第二层级,草便是草,与爱憎无关。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意思是心的本体本无善恶,意念让心如此,良知是与生俱来的直觉力,借助良知去恶扬善才有真正的“格物”。

“草木本无心,风月不关情”,自然万物的好恶只是人们的情感投射而已。当我们克服私欲,心情归于宁静,一切草木皆是草木本身,见山见水见草木,这才是真正的“格私欲,致良知”。如此甚好!

2025-02-2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200044.html 1 3 草木本无心(散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