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以消费放心提振消费信心

□朱志成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9项重点任务之首。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把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要位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两次会议均将“提振消费”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提了出来,无疑凸显了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从2018年起,我国成功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惊人跨越:从1978年的0.16万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48.8万亿元,300多倍的增长,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驾“马车”,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需求、应对外部冲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的压力仍然较大,大力提振消费则更有助于畅通国内宏观经济大循环,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

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现实: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76万件,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安全、虚假宣传、质量问题投诉比重明显上升。此外,00后消费群体中,63%习惯性查阅企业行政处罚记录,45%安装多个比价软件。这些数据背后体现的是消费者对当前消费环境的担忧和不够信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提振消费的本质不是简单刺激需求,而是要重建消费信心。业界专家普遍认为,简单刺激需求只是短期的“强心针”,一旦停止刺激,消费可能迅速降温。特别是当前的政策,如果只侧重于刺激需求,而忽略了对良好消费环境的营造,当消费者在购买到质量不佳的产品后,后续的消费意愿势必会大打折扣。倘若买到的物品都能按照商家承诺的一样,消费者在体验到优质服务的同时,其潜在需求必定会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行为,进而会持续释放更多的消费潜力。

因此,需要多措并举,让“放心”成为激发消费澎湃活力的鲜明底色。一方面强化市场监管,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各类消费行为和市场经营行为都有法可依。如网络直播带货、共享经济等领域的法律规范及时跟进,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在执法过程中,严格公正执法,加大对违法企业或个人的惩处力度,痛击“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另一方面强化社会共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行业自律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培育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自我监督能力。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智慧追溯体系和企业信誉度评级体系,全速推动信用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此外,还要健全消费者投诉奖励制度,以实实在在的奖励导向,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助力放心市场建设,重树消费者的信心。

一句话,唯有打造品质为先、诚信为本的消费新环境,才能推动消费活力在“放心”的鲜明底色中持续释放。

2025-02-2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200462.html 1 3 以消费放心提振消费信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