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广玉兰

李渔墨宝

□安铁生

我是小品种收藏寿字碗盘专项第一人,藏品虽不高档多是民俗贺寿之物,但颇有记录风情纪念长寿老人的特殊意义。如几年前得到一只下边款写着(1611—2011)、“纪念李渔诞辰400周年”的瓷盘,盘当中是李渔的素描古画像,他正坐于明代流行的圈椅上,头戴笠帽手捧线装书侧脸在思考着什么。盘的右上有一方他曾在书画上用过的阴文“李渔之印”,两边有一副扁形隶体对联“江湖归白发,诗画醉红颜”,整个盘面虽然十分淡雅,除了印章是红的,其余都是黑色线条,但十分洗练朴素而大方,是我收藏到的几十只南通名人系列碗盘里,不可多得的独具风格的珍品。

我查阅盘上对联出处,此物为江苏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顾问陶白(1909—1993)的旧藏,其子在纪念李渔400周年前亮出,并撰文:“对联不大,每联宽21公分,高81公分,两句十字:‘江湖归白发,诗画醉红颜’,隶书;‘诗’字是言旁加‘之’,略似‘土’形,是隶书的写法。落款‘湖上笠翁李渔’,行书。上联盖二章:‘老桂山房’,‘系结陇西’;下联钤二印:‘湖上老渔’‘笠翁’(号)。”他说父亲陶白大多藏品已捐献给南京市博物馆等,少量留给下一代,能选此物作纪念真是有眼力。他还说:“李渔一生著述有五百万言之多,但流传下来的手迹还不多见,研究这副对联给了我们一个以管窥豹的机会。”作为李渔出生地的如皋人,真的应该好好欣赏研究。

隶体的书法作品我看得很多,自己也临过《曹全碑》等汉代名品且能书,但从来没有看过写得这么扁,但又好看耐看的,这是李渔的特色还是独有风格有待探讨。在制作纪念李渔400周年的瓷盘上,特选这副对联,与其白描画像相得益彰十分妥帖。“江湖归白发,诗画醉红颜”,是很浪漫而潇洒的豪放之言,表达了李渔黑发时闯荡天下、历尽艰辛奔波一生,而今白发满头垂垂老矣,终能平安回归于浙江故里。

联中“白发”对“红颜”,一些人认为太平庸太俗气,但这是“本色语,又极生色。” (《笠翁文集卷四·联》王望如用过此评语)可产生极强劲的色彩对比、时空变幻,故十分耐人寻味。至于“归”对“醉”更是李渔晚年的写照,虽说颠沛流离吃的苦头不少,但结交了800多名朋友开怀之处亦多。而今身心回归,陶醉于过去的诗书画,好似又回到青春岁月,何尝不是令人陶醉的事。正如李渔在《归故乡赋》中所言:“逸莫逸兮故园栖,欢莫欢兮游子归;怅独怅夫岁月迈,嗟复嗟此时事非”,亦可说此联是其一生的最好总结。

李渔的十一代裔孙李彩标,在《走近李渔》(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9月版)中认为,李渔现存楹联应有两百多副,其中《笠翁文集卷四·联》已录199副,可分题咏、自题和赠人三类。此“江湖归白发,诗画醉红颜”当属自题类,也是字数最少的对联,但《笠翁文集卷四·联》没有录入,区区十字“何其典切而阔大”,涵盖一生坎坷,没有怒怨、没有悲伤,正如纪蘖子评价:“诸联少则十余字,多亦不越三十字,其间议论叙事,波澜曲折,无所不有,可作一篇大文字,又可作两篇大文字。如此快笔,得未曾有!”还有施匪莪评:“凡作壁间联句,须有别才,文人之中,尽有事事擅长,而独艰于此者。笠翁诸联,无语不臻至极,千古上下,独步何疑!”

以李渔为代表的江南楹联流派,构成了清代初期楹联开篇的巅峰创作水平,其作品或妙趣横生或意境深远,即使是悲剧也“寓哭于笑”,潇洒旷达的背后,亦有诸多无奈,诚哉斯言,可以说这是对李渔“江湖归白发,诗画醉红颜”对联,确当而最高的评价吧!

2025-02-2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200477.html 1 3 李渔墨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