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广玉兰

孝女蔡蕙

□黄俊生

栟茶串场河外范公堤下,有用二十八块石头垒成的石牌坊,名曰“孝女坊”。石坊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与霜蚀日晒,不曾有丝毫的倾斜、错动与裂缝。这条河开凿于南唐至北宋初年之间(937—960),通过这条河,栟茶产的盐运往泰州、扬州,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达京城和各地,故而,栟茶便有“苏东古盐都,运河入海口”之谓。晚清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曾坐船从海安出发,顺流而下,到栟茶勘察范公堤,拨款修堤。千余年来,串场河日夜奔流,樯帆悠然而过,源源不断运出白花花的淮盐。一条宽宽的路,从孝女坊下经过,通往栟茶。这座石坊,记录着一个“缇萦复生”的故事。

缇萦是西汉名医淳于意的幼女,汉文帝十三年(前167)时,淳于意为齐太仓令,不慎犯罪,当处残酷的肉刑。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最小的女儿缇萦随父亲前往长安,上书皇帝,自愿以身为官婢,来赎父亲的肉刑,换取父亲自新的机会。文帝怜悯其孝心,遂下令免去残酷的肉刑,淳于意也因此得以赦免,缇莹成为后世赞美的孝女。

栟茶“孝女坊”女主人公叫蔡蕙。其父蔡孕琦是康熙年间的读书人,生性豪爽、耿直,凡看不惯的事,则喜直言,眼里容不得沙粒,因而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得罪了栟茶场的土豪缪器。缪器串通他人,捏造十九条罪状,将蔡孕琦告至江苏按察司,按察司也没详加审理,按光棍罪将蔡孕琦收监,判死刑,待秋审后问斩。在清代,光棍也称恶棍,即指流氓、地痞之类的犯罪分子,罪大恶极。大清戒律规定:光棍犯罪,为首者斩立决,为从者绞监候。无论是立即执行,还是缓期执行,清代的地痞流氓逃不脱一个死字。蔡孕琦摊上如此冤屈,虽然坚持无罪,却也只能在狱中等死。

蔡孕琦与淳于意一样,膝下无子,只有五个女儿。蔡蕙乃长女,她杜绝了一切嗜好,去掉一切贵重的服饰,睡觉不脱衣服,严寒不生火炉,发誓要为父亲申冤。康熙二十七年(1688)冬,蔡蕙打听到康熙皇帝次年正月下江南视察河道水利,将“亲幸淮扬”,于是,她决心效仿缇萦救父的故事,告御状救父。

蔡蕙偷偷买了一条船,瞒过土豪缪器,赶到扬州,不料康熙离开扬州去了常州,蔡蕙连夜渡江赶到常州,可康熙又离开常州去了无锡,追到无锡的蔡蕙,终于在江南蒙蒙春雨中等到康熙龙船,跪于河岸,嚎啕大哭。凄惨的哭声引起康熙注意,吩咐蔡蕙近前呈上御状。最终,在康熙皇帝的过问下,蔡孕琦得以昭雪出狱,与家人团聚。乡邻都很惊奇,一个柔弱小女子,居然冒着极大风险替父告御状,赢了官司,都赞她是“缇萦复生”。可复生的“缇萦”却因过度劳累,在出嫁后第二年便早逝。闻知讯息的康熙皇帝下诏在泰州建孝女祠,泰州知州柯荣庚亲撰祭文,极赞蔡蕙“至孝极天,精诚贯日,祈祷救父”的孝道。《清史稿》亦将之收入列传之“列女篇”。栟茶乡人亦垒石为坊,纪念孝女。《海陵竹枝词》中有诗咏曰:

父冤昭雪客能谈,生女由来胜似男。

请看西桥南畔路,蔡家小姐有高庵。

《南通传》连载 第十二章 一柱楼案:历史衣襟上的斑斑泪痕

2025-03-0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201246.html 1 3 孝女蔡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