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提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借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学好用好。
什么是哲学?“往何处?为什么?怎么走?这就是哲学的一切。”一位古罗马哲学家曾如此定义。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毛泽东称:“哲学就是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论工具,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生价值、把握社会脉动、寻求永恒真理的强大思想武器。
学好用好哲学,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必修课。领导干部的任务主要是出主意、用人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解决问题。不懂哲学,就无法把情况搞全、弄准,抓住有用的东西,也就难以执行好政策、处理好矛盾、解决好问题。一个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意志品格、精神境界、领导能力如何,同他的哲学修养密切相关,同他能否自觉地学哲学、用哲学关系极大。李瑞环同志从工人木匠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人询问他成功经验时,他说,光靠努力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这一生当中,他认为学习哲学对他的帮助是最大的,他也用他最朴素、最直白的语言描述了哲学对他的帮助和哲学本身在他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他说,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这席话很简单明白地诠释了哲学对于工作、思考问题所起到的作用。
身处当前,学好哲学对于领导干部的意义更为昭彰。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深水区,各种思潮竞逐、各种观点纷纭、各种矛盾交织,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少有哪个时代像我们这个时代一样,主流与支流如此纠结、现象与本质如此复杂、特殊与普遍如此微妙,领导干部可以说时时事事都面临哲学的考题。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群众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还是国企改革、简政放权,无不有主有次、有源有流、有点有面,如果没有哲学的系统论、过程论、矛盾论思维,怎么胸怀全局、洞察大势,主持好一个领域的工作,领导好一个地方的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方法决定工作方法。领导干部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个问题怎么看、一件事如何处理,用哲学的眼光去分析,就能全面把握、准确判断、抓住本质,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反之,不学习哲学,为世俗智慧所主导,缺乏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判断能力,模糊了人生价值、迷失了工作方向,急功近利、胡作非为等现象就会频频发生,碌碌无为的庸官、良莠不分的昏官、欲壑难填的贪官也会接连出现。可以说,哲学素养决定了你的认识,而你的认识决定了你的方向、你的行动,决定了你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学哲学的要求。领导者作为组织的领路人、协调者和精神领袖,只有学好用好哲学,才能变得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和有温度。因视野宏大而观照全局,因反思自省而清醒深刻,因逻辑分析而条理清晰,因辩证思考而头脑灵活,因坚守初心而果断坚毅,因憧憬理想而满怀信仰,面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时才有驾驭的本领,才能行稳致远、永不迷航。
事实一再证明,哲学是人类经验的升华、实践的结晶。学好哲学,领受“时代精神的精华”,领导干部才会有更高的站位、更开阔的视野、更强的领导力、更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