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阅读

以花喻人,读懂名画中的情感

□天凌

一位穿灰紫色长裙的美人正跪坐在红色沙发上,欠身去浇灌茶几上纤弱娇小的白色花朵,她的目光充满怜恤与恳切,在她的脚下,各种名花异草刚从花园中剪来,还没有来得及插入瓶中……这幅19世纪的英国名画中的女主人公是英国红十字会的创始人珍·西尼尔,她的父亲与公公都是英国国王的近臣,珍·西尼尔本可以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但她一生致力于为生活在贫民窟的孤儿们改善生活条件,为比铃兰还要娇弱的孩童提供医药与营养。乔治·费德里克·沃茨所画的名作《珍·西尼尔》,正是以铃兰洁白无瑕的花朵,象征女主人公与孤儿之间的情感牵绊,这位画中人的仁善之心,为身处困境的孩童带来了幸福与春天。

初次目睹这幅象征主义名作,作家祺四就被深深吸引,她不只观察到女主人公的专注与虔诚,更意识到她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时代,所表现出来的干练与仁慈,是那个年代的人性之光。作为艺术史博士,祺四由此注意到,多种植物花卉在世界名画中反复出现,它们有的被画中主人公抱持在手中,有的被轻柔地插在鬓发上,有的被插放在前襟,有的成为环绕男女主人公的花篱……祺四意识到,大师们在肖像画、仕女画、场景画中特意画上花卉,并非完全为了点缀,或形成更平衡的画面结构,而是为了诉说女性在独立自主层面上的觉醒,以及刻画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作为心思缜密的鉴赏人,祺四将常见花卉分作“世俗之花”“爱之花”“哀之花”与“致命之花”四个部分。在“世俗之花”中,她讲述名花的栽培与它们在名画中的点缀,分析这些花朵在世俗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在“爱之花”中,紫丁香、犬蔷薇、三色堇、玫瑰、紫藤、康乃馨与常春藤等象征情感与承诺的花卉依次在名画中出现,道尽了一对恋人从初恋到热恋,最后到订婚及步入婚姻的曲折流程;在“哀之花”中,爱与告别滋生的怀恋与痛苦,化作忧郁、典雅、哀愁的角落,在这些角落里,圆叶风铃草在歌唱,鸢尾花在垂头沉思,水仙花临水照见自己的容颜,而丝柏铺陈了梵高《星夜》画面下的旷野。最后,在“致命之花”一节中,祺四描绘了那些“纯真又危险”的花朵,在复仇、相思、回忆中纷纷涌现,它们是夹竹桃、瑞香花、睡莲、虞美人和罂粟,当它们出现时,名画主人公的命运,通常已响彻裂帛之声。

经过广泛的收集与精细的归类,祺四耗费三年时光,写成这部《画中繁花:花语艺术史》,这本书,从40种植物花卉的象征意义及传说出发,在多达170幅绘画名作中找寻它们的倩影,并以娓娓道来的散文化讲述,分析点缀名画的花朵,究竟在阐述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名画中,各种花卉也是在含蓄表达女性在情感生活中,从被动等待,走向主动抉择的一个过程。在文艺复兴肖像大师小荷尔拜因笔下,35岁的富商乔格·根思穿着低调又华贵,像在诉说与承诺,男主人公因生意滞留在伦敦,特意招来画家,为他画下这幅名叫《乔格·根思》的肖像画,寄给未婚妻,以安定对方的心。是的,这是一张比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还要周详的工笔画,除了账本、书籍、印章、羽毛笔、火漆蜡、天平秤等昭示商人身份的物件,在肖像画的正前方,一只玻璃瓶里,花朵暗示着根思捎给未婚妻的话语:康乃馨象征他们即将到来的婚礼,迷迭香代表两人共同的记忆,罗勒花则被视为抵抗黑死病的药草,这三种花代表家常又浪漫的承诺——结婚一直在我的计划表上,我会保重身体,尽快回乡完婚,你放心。“重利轻别离”的商人会这样表达,在背后,未婚妻一定巧妙又诚挚地推动过他。

而在19世纪,与黄玫瑰有关的肖像画则展示了那个年代独立女性的觉醒,比如在多位知名画家的笔下出现的女主人公莉莉·兰特里,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行走的古希腊美神雕塑”,雪白的皮肤,比爱琴海还要湛蓝的双眸,还有出色的教育背景,使她一到伦敦就成为艺术家们的灵感缪斯,很快,画家们就争相上门,为她作画,而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她早期身着金色礼裙的肖像,还是她人到中年后,成为妙语如珠的大明星,身着浅蓝色长裙的肖像,其手持黄玫瑰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莉莉·兰特里把黄玫瑰别在胸口,是含蓄地告知世人——过分的爱与嫉妒只会对我形成干扰,难道做朋友不能令我们的情谊更久远吗?

将花朵编织进画作中,它们的色彩、光影、香气与丰富寓意,为主人公的命运镀上一层神秘的光彩,这是一个别出心裁的想法。今天,画中的主人公已经化作天上的星辰,但鲜花依旧在,对读者来说,“等繁花在每一个想法中盛放”,就是度过春天的最好方式。

2025-03-16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201988.html 1 3 以花喻人,读懂名画中的情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