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莉
当我们走过了青春恋爱季、步入婚姻的殿堂后,还要不要学习与另一半如何相处,还要不要谈情说爱了?答案是:当然需要。
英国婚姻治疗师安德鲁·G.马歇尔的著作《好好恋爱:重写爱情剧本,谈一场双向奔赴的恋爱》,从原生家庭、成长环境、自我审视的多种角度,通过剖析、举例、指导练习等,教大家在一段关系中如何自我察觉,从中破解爱情难题,从而达到维持长久的亲密关系。
确实,现代人的爱情节奏之快、婚姻之脆弱,令人感慨,“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的时代已过去。年轻一代很多不想结婚生娃,甚至不想谈恋爱,他们宁愿活在虚拟的网络游戏里,也不想去约会一个具体的人。而围城里的人呢,许多尚不知怎么相处就已生了孩子,孩子就背负着大人的情绪与问题辛苦地活着。
前天看到一位老师的访谈。她说以前热爱穿高跟鞋,但自从有一次上课时,班里一位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突然情绪崩溃从课堂跑出去要自杀,她穿着高跟鞋追出去,幸亏她人高马大才拼命拽住了学生,避免悲剧的发生。从此以后,她不敢再穿高跟鞋,怕追不上学生的脚步。而这个学生之所以想死,就是因为他的父母天天吵架,还经常拿他出气。有时半夜会无缘无故地把他拖起来暴打一顿,他称自己的父母为“那个死男人和那个疯女人”。老师说很多家长本身没有解决好自己的情绪和亲密关系问题,生了孩子后,就把这些问题全部转嫁给他的孩子,造成孩子的心理困境。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许多心理出状况的孩子,最终的根源是父母在亲密关系中出现了严重错误。人在谈恋爱时都表现出美好的一面,而在婚姻中缺点毕露、无处遁形。安德鲁·G.马歇尔在书中写道,或许我们自己还没意识到,我们的恋爱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父母的翻版。大多数人对这个观点十分抗拒,但事实上,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亲密关系。也就是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如果我们不去思考并予以纠错,要么会逃避进入亲密关系,要么会重复父母的老路。
在看这本书时,我会用自己亲历的与书中对照,看看自己在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上有没有问题。当然,我们首先要明白,每个家庭都有一定的问题,不存在完美的父母与完美的孩子。作者说,父亲的养育风格对女儿来说特别重要,因为那是她生命中第一个男人;父亲对儿子来说很重要,因为儿子要以父亲为榜样,学习如何待人接物。我很赞同,我是女人,生的娃又是女孩。父亲的养育风格对于女儿来说,基本奠定了女儿将来与异性的相处方式。于我而言,父亲的宠爱让我与异性相处时非常自信。而轮到我女儿,她爸爸对她一直要求很严,导致她对异性有一些恐惧心理。好在我早已觉察并提醒过先生,他也慢慢改正,但是,他别想像人家的父亲那样,能得到女儿与其勾肩搭背的哥们相处模式。
书中把父亲分为:溺爱型、危险型、独裁型、疏离型、 破坏型以及榜样型,每种类型的父亲,都会以不同方式影响子女的感情生活。母亲同样也分很多种类型。这就像一面照妖镜,会让许多父母现出原形。我反思自己育儿路上的一些错误,做得不妥的地方,一一记录下来,真诚地跟女儿道歉,希望她能原谅,更希望没给她的心灵留下什么创伤。
其实,投胎在一个好或者坏的家庭,人是无法选择的。所以,我们既要学会原谅父母,也需要接纳自己的错误,然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和先生的原生家庭都不算太好,父母都是吵吵闹闹的那种。但我从小就坚信自己不会重蹈父母的覆辙,我会遇到真爱,会温柔过一生,会幸福。虽然刚开始的婚姻磨合期也会有争吵,育儿过程也会有分歧,但我们在婚姻中还是双向奔赴、相互支撑的。
本书不仅适合单身狗,对于婚姻中人同样有收获。快节奏的生活,网络发酵的负面社会新闻,使年轻人对于爱情的信任度一降再降。但正如书中所说:“人有社会属性,需要找个伴侣一起生活。虽然每个人身边都有闺蜜、死党,可无论友情多么美好,都不能代替我们对爱情的渴求。当我们身陷困境时,充满爱意、温暖和谐的两性关系是最好的避风港,也是改善身心健康的内在驱动力。”
书中讲的不要惩罚自己、吸引力法则、原谅父母、拥抱你的感觉、开始下一段感情之前是彻底解决上一段关系的遗留问题、爱情不是万灵药以及进一步保持平衡七条重要经验,帮助大家走出亲密关系的陷阱。很多人在寻找最佳伴侣时,往往会根据外因作出判断,比如重金钱看颜值,但实际上善良、有责任心等一些内在品质才是决定一段感情成败的关键因素。
人的成长是终身的,虽然皮囊会老,但灵魂与思维需要时时更新。在亲密关系中不断成长,我们才能勇敢地面对无法确定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