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江海文学

哑巴机枪手(非虚构)

□田耀东 杨谷森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哑巴梁石根携着他老娘去启东海复镇逛集。一个是瘦骨伶仃的老妇人,一个是肩背直挺、头发花白的小老头,娘儿俩相依为命。他扶着老娘蹒跚地走,这里补一双鞋子,那边买两个馒头,塞到老娘手里让她慢慢地吃。

梁哑巴四季穿军服,洗得发白。军装是四个口袋的军官服,腰束厚实的军用皮带。下身是军裤,脚上是部队的解放鞋。胸口别着鲜红的伟人像和勋章,胳膊套着红袖章。

梁哑巴神情严肃,高高的个子,五官端正,目光炯炯有神,两道剑眉直插发际线。步履坚实,风纪扣紧扣,永葆军人风度。老街人亲切地称他为梁大哥。

补鞋的师傅不收他钱,他坚决要给;馒头店店员两个馒头收他一个的钱,他就急,又吼又笑又摇头。他老娘要找张凳子坐着歇一歇,他就使劲朝人笑、做手势。谁都知道他是个英雄,是个孝子。他的战友有的当了部队高官,有的成为一方父母官,他梁哑巴还是梁石根,一个终身未婚的乡村哑巴。

战友们年年来看望他,给他送衣送钱。他坚决不收钱,捧着军衣乐得咧开嘴,又是杀鸡又是买酒,临走还给战友满满四口袋山芋干,抱起两个大南瓜塞在军用吉普车里。

老营长拉着他的手像兄弟,他满眼泪花,手舞足蹈,哇哇大叫,仿佛又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梁石根,人称梁哑子。家住海复乡均权村,1923年12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家。他天生聋哑,忠厚机灵,爱憎分明。

抗日战争时期,梁石根见日伪军到处烧杀抢掠,压不住心头怒火,毅然离家参加了共产党的东南游击营,成了营长王德祥的战士。他和战友们一起杀敌锄奸、冲锋陷阵,前后历经几十次战斗,屡立战功,深受战友喜爱。

他勇敢不怕死,打仗不按规矩出牌,从没负过伤,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他依然生龙虎跳,传为奇迹。抗战胜利后,他家分到土地、房屋,他一心要回家种田,陪伴父母,自个儿悄悄地回家了。

1947年春,敌人向东南地区发动全面进攻,梁石根在一次扫荡中被伪军捉住了,他朝敌人哇哇叫,要和还乡团拼命。还乡团要枪毙他,他还是哇哇叫。村里群众劝他、拉住他,让还乡团的匪兵牵走了他家的羊、抱走了鸡,还凑钱一齐保他,让匪兵快点开路。等到顽乡长李忠得知梁石根被捉住又放了,暴跳如雷,当即下令:今后捉到梁石根立即枪毙,谁敢放就枪毙谁。

当天,梁石根在群众的掩护下逃出村,连夜找到王德祥的部队,伸手就要枪。王德祥见梁哑子又回来了,笑逐颜开,还奖励他,让他当上了捷克式轻机枪手。

还乡团几次抓不到梁石根,就将他父亲捉去,一路上又拖又踢,还把他摁在民沟里喝饱了水又捞上来,让他吃尽苦头。消息传到游击营,战士们比画给梁哑子看,梁哑子眼里冒火,抱起轻机枪就往外冲,被战士们七手八脚地拉住了。自此以后,他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一面冲一面哇哇乱叫,勇猛如有神助。

1947年8月的一天,东南警卫团二营五连(原游击营)在强盗镇(现惠萍镇辖地)一带被一千多个敌人包围,敌众我寡,五连打得只剩两个排,王德祥指挥了几次突围仍冲不出包围圈。眼看部队的伤亡越来越严重,战友们在梁哑子身边一个个倒下。梁哑子急红了眼,“嚯”地一声跃起,平端着轻机枪对敌人狂扫,一面扫一面哇哇乱叫,一面扫一面换子弹冲锋,国恨家仇,他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在他的轻机枪下,敌人一排排倒下,他像进入无人之境,一口气杀出一条血路。战士们跟他一起发起冲锋,终于杀出了包围圈。

梁哑子冲出包围圈后没见到王德祥,又杀进包围圈寻找,发现王德祥浑身是血,负了重伤。他一只手扶着王德祥,一只手平端着轻机枪,又一次杀出了重围。

启东全境解放后,梁哑子想起了乡下的父母,就又悄悄地回家了,跟谁也没打招呼。

王德祥和战友们去他家里找他,他正在分到的土地上忙碌。劝他去部队,他哇哇叫,使劲比画,指指土地、指指天空。谁也说服不了他,谁也拉不动他。

他心里想,今后不打仗了,在这么美丽的天空下种地、陪父母,还抱着轻机枪干什么呢?

2024-05-06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1708.html 1 3 哑巴机枪手(非虚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