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广玉兰

一眼望穿千年(上)

□黄俊生

狼山个子在五山之中虽不是最高,但却有“江海第一山”之名。南通民间认为僧伽和尚是大势至菩萨化身,所以狼山既是大势至菩萨也是僧伽和尚的法应道场。民谚说:“狼山的菩萨,照远不照近。”说的是狼山菩萨更加关照远道而来的香客,凡远来者有求必应,故而,狼山菩萨盛名远播。

宋仁宗至和(1054—1056)年间,王安石“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不久当海门县令,其时,海门设县尚不足百年。在海门县令任上,王安石曾登临狼山,站在大观台上驰目骋怀,一时胸襟澄明,一首气势磅礴的《狼山观海》诗脱口而出: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浩瀚无边的江水像从天上冲决而来。登临狼山只见清晨的云雾与海中的岛屿笼罩在一起,待到春暖之后惊雷动,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人?天上的使者什么时候乘木筏回来呢?半生以来我都在江湖遨游,现在面对大海才感觉眼界大开。

王安石这首诗直抒胸臆,荡气回肠,不求委婉含蓄,恰如凝练的散文。在古今众多歌咏狼山的诗中,王安石的《狼山观海》可称冠冕。

王安石登临狼山观海之时,僧伽和尚已入主广教寺,作为民间尊奉的穿龙袍的菩萨,他自然目睹了狼山脚下发生的一幕幕,但他没有像王安石那样毫不避讳地直抒胸臆,而是默默地看,默默地把一切藏于心间。千年来,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南通城怎样从一座始建之时的土城,逐步发育为“工力坚密,遂为名城”的过程。

南通城的选址与构筑,颇见匠心,它利用沙洲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众多水泊,加工成了环城的濠河,城内留池塘,开市河,形成水城,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行。宋政和年间(1111—1118),知州郭凝因北门多匪,遂将北门壅塞,由此,便有了“通州城,无北门”之特殊情形。南宋淳祐二年十月十六(1242年11月10日),蒙古军攻陷通州城,在城内外大肆烧杀,这是历史上通州人民所遭受的最为惨烈的兵灾。当时常熟福山有一位叫赞老的通州籍和尚,作诗记叙这次屠城的惨状:

见说通州破,伤心不忍言。

隔江三日火,故里几人存。

哭透青霄裂,冤吞白昼昏。

时逢过来者,愁是梦中魂。

金兵攻陷通州,乱兵掠城,城垣受到严重破坏,鉴于此,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增筑通州瓮城。元至正十九年(1359),定远大将军、通州行元帅府都元帅李天禄又调集人力修筑通州城。明初,守御千户杨清、姜荣相继修筑通州城,辟三水关,又在城门外设东、西、南三座吊桥。正因为如此,明代中叶,通州受倭寇侵扰时,才因城固而摆脱倭寇涂炭。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围困通州城达一月有余,城外被焚烧抢劫殆尽,通州军民凭借城垣齐心守卫,方才脱祸。

明中期以后,东南沿海经常遭到倭寇侵扰。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曾四次大规模入侵通州,少则三四千人,多则万余人,南通百姓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危害。南通军民奋起反击,多次击退倭寇,涌现不少英雄人物,尤以曹顶的声名极为卓著。

曹顶是通州余西人,盐民出身。嘉靖三十二年(1553)曹顶应募参军,与倭寇奋战,一马当先。1554年,倭寇3000余人入侵通州,曹顶率水兵500人拒敌于城外,与倭寇周旋了20余天,逼倭兵退却。1557年4月,倭寇再犯通州,曹顶与倭寇战于城北50里,追敌至单家店(今平潮镇)。当时大雨滂沱,道路泥泞,战马失足,曹顶坠于马下,不幸阵亡,时年44岁。通州百姓在城南建曹公祠与曹顶墓,中国近现代化先驱张謇为曹公祠撰联:

匹夫犹耻国非国,百世以为公可公。

梁启超亦有《题南通曹公祠》诗赞曰:

捍灾乡则记,杀敌古之强。

允矣追双烈,宁惟福一方。

当年悲失淖,今日表康庄。

莫话辽东役,临风只涕恨。

曹公祠与曹顶墓侧筑有“倭子坟”,埋葬被曹顶手刃的倭寇首级,人们又在平潮镇建曹顶亭,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江北的倭寇奔至通州,倭寇乘战船数百艘,乘汛沿江西上,攻入白蒲镇,取道入如皋,谋犯扬州。江北兵备刘景韶派邱升在丁堰、如皋、海安攻击倭贼,三战皆捷,杀死倭寇百余人。倭寇进掠通州,刘景韶督邱升攻击倭贼,歼敌数百人。这一年,江北各地民军互相配合,共歼灭倭寇万余人,并捣毁了倭寇在江北的巢穴。自嘉靖后,通州地区再没有发生大的抗倭战斗。

那个时候,通州民间兴起一种“放哨火”(又叫“放烧火”“炸麻串”)的民俗,这是一种类似于放狼烟传递敌情的手段,用柴草扎成火把,里面放入小鞭炮,待发现敌情,立即点燃火把,火把通红,发出“噼里啪啦”的炸响声,以引起人们的警觉,人们轮流放哨,把这火把称之为“哨火”。有一年正月半,倭寇马队突袭,乡民得知纷纷举起火把示警,众人接警后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迎战。繁星一般的火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吓得倭寇马匹受惊,四处逃窜,倭寇从马上重重摔下,大家奋勇当先,追杀倭寇。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就形成了正月十五“放哨火”的习俗;因为“放哨火”里的爆竹炸响引起马儿受惊乱窜,人们就称为“炸马窜”,久而久之由谐音演化为“炸麻串”。 《南通传》连载 第八章 龙袍菩萨:坐观人间沧桑

2024-07-2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9259.html 1 3 一眼望穿千年(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