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南通的茶食糕点

□程太和

何谓茶食?《大金国志·婚姻》中说:“婿纳币,皆先期拜门,亲属皆行,以酒馔往……次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可见茶食应是糕点糖果的总称。南通地区茶食以花式新颖、品种繁多、质优味美而驰名。19世纪初就有镇江人在南通、如皋等地开设茶食店。清道光五年(1825)南通城区有规模较大的茶食店景福斋,清光绪年间有双福斋、同和等茶食店。民国初年又有稻香村、大兴等茶食店。是时,品种以苏式、镇(江)扬(州)式茶食糕点为主,代表品种有桃酥、细麻饼、京枣、雪枣、鸡蛋糕、云片糕、嵌桃麻糕、八珍糕、茯苓糕、芝麻糕、薰糕、方糕、潮糕、百果花糕、状元糕、豆角、麻圆、小馓子等。此外,有专营大油馓子和脆饼的店铺。民国三十年(1941),南通城区有12家茶食店,职工约60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城区有茶食店21家,职工近百人(不含“连家店”“夫妻店”)。是时,城区较大的南货店也生产经营茶食糕点,如鼎泰、沅大昌、江源昌、顺和斋等,并有20多家专营馓子、脆饼的店铺。

1949年2月,南通城解放,时城区有茶食、馓子店约60家,唐闸有20家,天生港有10家,这些茶食店的传统经营方式是前商后工,都是手工操作、自产自销,其中,资本较大、职工较多的有鼎泰、可口、大隆、稻香村四家,其他绝大多数茶食店都是小本经营。1955—1956年,市区茶食糕点业,先后建立了食品生产合作社,其中,城区建成第二食品生产合作社。1958年7月,全市(包括唐闸、天生港)建立市食品合作二厂,下设大隆、稻香村、王桂记、福生祥、鼎隆、唐闸、天生港7个茶食加工场和1个饴糖加工场,生产工人200余人,设有门市部26个,营业员82人。1960年7月,市食品一厂、二厂合并,更名为南通市食品厂。1962年1月,原二厂与食品厂分开,另设南通市茶食合作工厂,专业生产、经营糕点。1969年12月,市茶食厂设有5个加工场、9个门市部,有职工292人,是年先后下放职工37人,9个门市部全部撤销。1970年,市茶食厂在人民路196号新建厂房,1976年定名为南通市食品二厂,1984年,在任港乡城港村重建厂房,到1987年末,生产品种除传统的苏式、扬式糕点外,还引进了广式、潮式、京式等各帮式茶食糕点,西式裱花蛋糕等,产品品种规格配方170多个,花式品种200多个,其中获部、省优质产品称号的有嵌桃麻糕、裱花蛋糕、桃酥、麻油月饼等。20世纪60年代开始,茶食糕点生产由全手工操作,逐步实现了部分机械化制作。一些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如烘烤、搅拌、粉碎、切糕、切糖等,都用机器代替了人力,1987年全年产量2348吨、产值448万元。

2024-12-1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3105.html 1 3 南通的茶食糕点 /enpproperty-->